• miàn
  • hē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iàn mù lí hēi

成语解释: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长相等

繁体字形:面目犁黑

英文翻译:Plough black

面目犁黑的意思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犁:1.翻土用的农具,有许多种,用畜力或机器(如拖拉机)牵引:扶犁。一张犁。2.用犁耕地:犁田。3.姓。

黑: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黑板。黑白分明。白纸黑字。脸都晒黑了。2.黑暗:天黑了。屋子里很黑。3.夜晚;黑夜:摸黑儿。起早贪黑。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黑市。黑话。黑户。黑社会。5.坏;狠毒:黑心肠。这种人心太黑。6.姓。

成语评论

提到“面目犁黑”,可能有人会疑惑:这个成语到底什么意思?其实它的正确写法应为“面目黧黑”(“黧”读lí),指人脸色暗沉、皮肤粗糙,常用来形容长期风吹日晒的辛劳状态。比如:“建筑工人在烈日下干了整年活,个个面目黧黑,手上的茧子厚得像树皮。”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体力劳动者吗?当然不是!比如我们可以说:“支教老师从高原回来时面目黧黑,但说起孩子们学会乘法表时的样子,她眼里闪着光。”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本意,又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人物精神面貌。

换个生活场景试试:周末去郊外徒步十公里,回家后朋友笑我“面目黧黑得像挖煤的”。这种夸张用法其实传递了两个信息——既说明皮肤晒得黝黑,又暗示了运动带来的健康活力。可见同一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中,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情感色彩。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有画面感。在空调房里刷手机的现代生活里,看到外卖小哥满头大汗送餐时泛红发亮的脸庞,突然就懂了什么叫“面目黧黑”。这种真实的劳动印记,比美颜滤镜里的白皙皮肤更有生命力。

若想换个说法,可以用“风尘仆仆”“饱经风霜”替代。但要注意细微差别:前者侧重旅途劳累,后者强调岁月痕迹。而“面目黧黑”最妙处在于,短短四字就能让人联想到阳光、汗水、土地这些具象元素,仿佛能闻到劳动者身上的泥土气息。

下次在公园看见园丁修剪花草,不妨观察他们的面容。那些深深浅浅的皱纹里,藏着日升月落的劳作故事。用“面目黧黑”形容他们,不仅是外貌描写,更是对平凡坚守的温柔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