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àn
  • hē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iàn mù lí hēi

成语解释:黧:黑。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黄帝》:“年老力弱,面目黧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长相等

繁体字形:靣目黧黑

英文翻译:Swarthy face

面目黧黑的意思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黧:黑色:面目黧黑。

黑: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黑板。黑白分明。白纸黑字。脸都晒黑了。2.黑暗:天黑了。屋子里很黑。3.夜晚;黑夜:摸黑儿。起早贪黑。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黑市。黑话。黑户。黑社会。5.坏;狠毒:黑心肠。这种人心太黑。6.姓。

成语评论

面目黧黑”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脸色发黑,通常用来形容人因劳累、日晒或生活困苦而面容憔悴。比如,你可能会读到这样的句子:“他在工地上干了十年活,风吹日晒,面目黧黑,但眼神依然透着坚毅。”这里既描绘了外貌的变化,又隐含了人物内在的韧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面目黧黑’而不是直接说‘皮肤黑’?”其实,成语的妙处在于它自带故事感。比如描写一位老渔民:“他年轻时出海打渔,面目黧黑如礁石,如今皱纹里还藏着咸涩的海风。”短短一句,就把职业特性、岁月痕迹和人物形象糅合在了一起,这是普通描述难以达到的效果。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有了新用法。比如健身圈有人调侃:“跟着教练特训两周,面目黧黑得像挖煤归来,不过体脂率倒是降了5%。”这种幽默化的表达,既保留了成语的原始意象,又赋予了时代特色。可见语言就像活水,总能在流动中焕发新意。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古人用“面目黧黑”多带同情色彩,而现在人们使用时反而常带着自豪感。比如徒步爱好者会说:“高原徒步回来面目黧黑,但换来了这辈子最壮观的星空照片。”这种价值观的转变,或许反映出当代人对“吃苦”的理解——它不再是单纯的苦难,而是成就感的另一种注脚。

下次遇到这个词,不妨试着拆解它的画面感。想象烈日下的建筑工人摘下安全帽擦汗,或者马拉松选手冲过终点线时泛红的脸庞,这些场景里,“面目黧黑”早已超越了颜色本身,变成了奋斗者特有的勋章。语言就像调色盘,同一个成语在不同时代能调出不一样的色彩。

面目黧黑的造句

  1. 造句 长期的风沙和日照使他面目黧黑。
  2. 造句 “禽滑子事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3. 造句 只见被喊住的那个人,身材高大,面目黧黑,神情里自有一股不凡气质。
  4. 造句 某一天,一位面目黧黑举止斯文的游方先生借宿寺内,不想却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5. 造句 这些摊子的主人,都是面目黧黑,身裹兽皮的蒙莱山山民,而他们所贩卖的货物,都是一些山货,有毛皮,药材,山珍野味等等。
  6. 造句 一见到警车,那些面目黧黑、愈发衬托得白眼仁特别醒目的矿工们眼冒凶光地看着我们,充满了敌意。
  7. 造句 就见中间一位面目黧黑的长老对着大家说:“各位日月仙宗的弟子们,一年一度的日月棒大赛,今天就拉开了序幕。
  8. 造句 病时生觉——默想卧病之后,面目黧黑,形容枯槁,又或疮疽腐败,脓血交流,臭不可近,当念国色芳容,纵或年华少艾,而疾苦缠身之日,形状亦当尔尔。
  9. 造句 末后牵马的一人正是父亲,面目黧黑,越显老了。
  10. 造句 这天,黄彪河正在大街上趾高气昂地闲逛,突然从斜刺里跑出一个面目黧黑、穿得跟个乞丐似的男子,一砖头将黄彪河拍到在地,随即一溜烟跑没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