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àn mù lí hēi
成语解释: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手足胼胝,面目黎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长相等
繁体字形:面目黎黑
英文翻译:Li Hei
面:1.头的前部;脸:面孔。面带微笑。2.向着;朝着:背山面水。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面。地面。路面。圆桌面儿。面儿磨得很光。4.当面:面谈。面洽。面交。5.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鞋面儿。这块布做里儿,那块布做面儿。6.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有宽,没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词后缀: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镜子。两面旗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见过一面。10.姓。11.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药面儿。胡椒面儿。13.面条:挂面。切面。汤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面倭瓜。煮的红薯很面。这个瓜是脆的,那个瓜是面的。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黎:1.众多:黎庶。2.黑色:黎黑。3.黎族。
黑:1.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黑板。黑白分明。白纸黑字。脸都晒黑了。2.黑暗:天黑了。屋子里很黑。3.夜晚;黑夜:摸黑儿。起早贪黑。4.秘密;非法的;不公开的:黑市。黑话。黑户。黑社会。5.坏;狠毒:黑心肠。这种人心太黑。6.姓。
“面目黎黑”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脸色黝黑,皮肤粗糙,通常和长期风吹日晒、体力劳作有关。比如:“工地上的工人叔叔们,每天顶着烈日干活儿,个个面目黎黑,但眼神里都带着对生活的盼头。”这里的“面目黎黑”不仅描述了外貌,还隐含了辛勤付出的故事。
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和“面黄肌瘦”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面黄肌瘦”更偏向营养不良或生病导致的憔悴,而“面目黎黑”更多是环境或职业带来的肤色变化。比如农民在田里耕作几十年,皮肤被晒得黑红,手掌粗糙,这时候用“面目黎黑”就比“面黄肌瘦”更贴切。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短视频里刷到一位高原上的支教老师,镜头里她的脸颊泛着高原红,皮肤被紫外线晒得黝黑,但笑容特别灿烂。网友评论说:“老师面目黎黑的样子,反而让人觉得特别真实温暖。”这个场景里,成语既没有贬义,反而传递出一种质朴的美感。
不过要注意的是,“面目黎黑”不适合用来调侃短期的晒黑。比如朋友去海边玩了一周,皮肤变黑了,这时候说“你怎么面目黎黑的”可能让人误会你在嘲笑对方。成语背后往往藏着文化分寸感,用对了才能准确传达意思。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来描写那些默默奉献的劳动者。如今写字楼里吹空调的白领越来越多,但城市依然离不开建筑工人、环卫工、外卖骑手这些户外工作者。下次看到他们时,或许能从“面目黎黑”的痕迹里,读到更多值得尊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