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 bù rú xī
成语解释:昔:往昔;过去。现在不如过去。
成语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冷斋不读书》:“洪觉范《冷斋夜话》,谓山谷嫡宜州,殊坦夷,作诗曰:‘老色日上面,欢宗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表示对世事的感慨
繁体字形:今不如昔
英文翻译:be worse than before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昔:1.从前;过去:今昔对比。2.古又同“腊(xī)”。3.古又同“夕”。
“今不如昔”这个词常被用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比如有人抱怨:“现在的电视剧情节拖沓,演员演技也大不如前,真是今不如昔!”这种对比背后,往往藏着人们对过去的滤镜——毕竟记忆自带柔光效果。
为什么人们总爱说“今不如昔”?当同事老张念叨“现在的包子没小时候香”时,我反问他:“是包子变了,还是你的味蕾挑剔了?”其实社会发展就像手机系统升级,新增功能可能不如旧版顺手,但你不能否认4G确实比2G快。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便利与遗憾,就像童年巷口的爆米花机消失了,但外卖App能送来二十种甜品。
“怀旧”是种自我保护机制我爷爷总说六十年代邻里关系更亲密,却选择性遗忘那时要步行三公里挑井水。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面对压力时会美化过去,就像毕业生总怀念校园时光,却忘记当年被考试支配的恐惧。这种“选择性记忆”让我们在时代浪潮中抓住情感锚点。
今昔对比需要立体视角朋友曾吐槽电子书没有纸质书的质感,转头又为出差能带千本书欢呼。你看,同件事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答案。北京胡同改造时,游客惋惜老建筑消失,但原住民终于用上了独立卫生间。进步与代价往往并存,就像拆开盲盒的包装纸——你永远不知道里面是惊喜还是失落。
作为经历过磁带倒带和5G直播的80后,我发现真正的智慧在于:既保留对旧时光的温柔凝视,也保持对新时代的开放姿态。毕竟我们今天抱怨的外卖塑料盒,百年后或许会成为博物馆里“21世纪生活标本”。时间这条长河永远向前,而我们都是站在船头看风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