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ǒu zhì bù rú
成语解释:见“狗彘不若”。
成语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君有难,臣当不顾其身而救之,岂言退耶!直狗彘不如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品性
繁体字形:狗彘不如
英文翻译:A worthless fellow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彘:古称猪为彘。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狗彘不如”这个词听着挺凶,到底啥意思?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里有人故意把垃圾扔在邻居家门口,还死不承认。大家背后议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真是狗彘不如!”这里既骂了缺德行为,又表达了强烈的鄙视。
为什么用“猪狗”作比较?其实古人眼里,猪狗虽然低贱,但至少有生存本能。比如流浪狗会护食,母猪会保护幼崽。要是人连这点基本良知都没有,可不就连动物都不如了?这成语的精髓在于用最朴素的对比,直戳道德底线问题。
现代生活中还能用吗?当然可以,但得注意场合。比如看到官员贪污救灾款,可以说“这种掏空救命钱的行为狗彘不如”;但要是同事抢了你的外卖,这么说就过分了。这个成语就像语言中的辣椒粉,少量提味,多了呛人。
有个有趣现象:这成语在南北方的使用温度差。北方朋友撸着串儿骂“狗彘不如”时可能带着江湖气,南方人用起来反而更文绉绉。我个人觉得,这种差异恰恰说明成语的生命力——既能阳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
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记住这是把双刃剑。去年有网红在直播间用这个词骂差评用户,结果被投诉言语暴力。语言的力量在于精准打击,与其图一时嘴快,不如先冷静三秒。毕竟我们批评的是行为,没必要贬低整个人格。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明代话本里出现过“犬豕之辈”,清代小说改成“猪狗不如”,到现代演变成“狗彘不如”。下次看古装剧要是听到这个词,可以会心一笑——原来我们的祖辈骂人都这么讲究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