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éng
  • sh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ì bù chéng shēng

成语解释: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泣不成聲

英文翻译:choke with sobs

泣不成声的意思

泣:1.小声哭:暗泣。哭泣。泣不成声。2.眼泪:饮泣。泣下如雨。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声:1.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锣声。大声。2.说话;语言:不声不响。呼声。3.宣布;陈述:声明。声讨。4.名誉:声望。名声。5.声母:声韵。双声。6.声调:第一声。去声。7.量词。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连喊三声。

成语评论

泣不成声”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哭到发不出声音”,用来形容极度悲伤的情绪。比如在一部电影里,主角得知亲人离世的消息后,突然瘫坐在地,双手捂着脸,喉咙里只能发出断断续续的抽泣声——这就是“泣不成声”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精准表达悲伤? 关键在于它描绘的不仅是“流泪”,更是情绪失控的状态。试想,当人悲痛到极点时,呼吸急促、声音哽咽,甚至连完整的句子都说不出,这种“无声的崩溃”比号啕大哭更有冲击力。

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场景:一位母亲在孩子的毕业典礼上,看着台上发言的年轻人,突然想起他小时候生病的模样,眼泪止不住地流,却笑着对旁人说:“我没事”。这种“笑着流泪却无法表达”的矛盾,恰恰暗含了“泣不成声”的深层含义——情绪复杂到语言失效。

文学作品怎么用它增强感染力? 比如小说里写道:“她攥着那封绝笔信,指尖发白,嘴唇颤抖着想说什么,最终只化作一声呜咽。”这里不用“大哭”而用“泣不成声”,是因为前者只描述动作,后者却能让人联想角色内心的撕裂感。

个人觉得,现代人常常压抑情绪,但“泣不成声”反而提醒我们:真正的悲伤不需要掩饰。就像暴雨后的天空会更清澈,彻底释放情绪或许是疗愈的开始。不过也要注意,这个成语更适合重大情感冲击的场景,如果用来形容日常小事,可能会显得夸张。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的力量在于精准。下次当你读到或使用“泣不成声”时,不妨多留意它背后的情绪层次——那不仅是眼泪,更是人类共通的、无法言说的情感共鸣。

泣不成声的造句

  1. 造句 她泣不成声地讲述了这次失败的原因。
  2. 造句 如果我消失在你的生活你会半夜醒来想我想到泣不成声吗!
  3. 造句 他为父亲的死哭得泣不成声。
  4. 造句 英雄的事迹令许多人感动得泣不成声。
  5. 造句 伦斯福的父亲在法庭上听到法官详述案件经过时泣不成声。
  6. 造句 听到奶奶去世的消息,她哭得泣不成声。
  7. 造句 留之际,日饮白汤升许,欲以洗涤肺腑,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
  8. 造句 他心如刀绞般地痛苦,嗓子已经哭哑了,泣不成声,嘴里说些谁也听不清的话。
  9. 造句 一年之内,父母相继去世,她悲痛之极,泣不成声。
  10. 造句 这回这是泣不成声了,帕里斯?希尔顿从法庭被押回到监狱。之前,法官宣判,她必须在监狱服满45天的刑期,而不能在家里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