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āng kǎi jī áng
成语解释: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忼慨激昂
英文翻译:speak in excitement emotion
慷:〔慷慨〕a.情绪激昂,如“慷慨激昂”;b.待人热诚,愿意用财物帮助人,如“为人慷慨大方”。
慨:1.气忿:愤慨。2.感慨:慨叹。3.慷慨;不吝惜:慨允。
激:1.(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江水冲到礁石上,激起六七尺高。激起了一场风波。2.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他被雨水激着了。3.用冷水冲或泡食物等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激一激。4.使发作;使感情冲动:刺激。激怒。劝将不如激将。故意拿话激他。5.(感情)激动:感激。激于义愤。6.急剧;强烈:激战。激流。偏激。7.姓。
昂:1.仰:昂首。2.精神振奋:激昂。气昂昂。3.(价钱)高:昂贵。
慷慨激昂这个词儿,总让人联想到热血沸腾的场景。比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下"天地有正气"时,那种胸腔里迸发的情感,就像滚烫的岩浆冲破地壳。但这个词到底怎么用才对味?咱们先看个鲜活例子:某创业团队路演时,创始人攥着激光笔的手微微发抖,嗓音沙哑却有力:"市场缺口就在眼前,这时候不冲,难道等别人把蛋糕吃完吗?"会议室里顿时响起噼里啪啦的掌声。
有人可能会问:慷慨激昂和单纯的情绪激动有何不同?关键在于是否承载着信念的重量。就像马拉松选手最后三百米的冲刺,那种咬牙坚持的劲头,与普通跑步时的气喘吁吁截然不同。比如教师批改作业到深夜,突然拍案而起:"这道题我非得讲明白不可!"这时候的较真劲儿,就透着知识传递的使命感。
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什么?去年社区改造座谈会上,张大爷拄着拐杖站起来,脖子上的青筋突突直跳:"树龄五十年的梧桐说砍就砍,你们问过街坊邻居吗?"这种带着烟火气的激昂,比照本宣科的演讲更有穿透力。但若在调解家庭矛盾时也这么剑拔弩张,反而容易激化问题——可见分寸感至关重要。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更需要"有温度的激昂"。就像那个在直播间里急得直跺脚的助农主播,举着裂口的山竹反复强调:"乡亲们凌晨三点上山摘的,真的不能再降价了。"这种裹着泥土味的真挚,比某些刻意拔高的口号更能打动人心。毕竟真正的感染力,从来不是靠嗓门大小衡量的。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时,不妨想想抗疫期间志愿者们的模样。他们搬运物资时涨红的脸,防护服背后歪歪扭扭的签名,还有那句带着喘息声的"接着来!",这些鲜活的片段告诉我们:所谓慷慨激昂,不过是普通人把真心实意拧成一股绳的样子。重要的是找到那个让你眼睛发亮的理由,剩下的,交给胸腔里怦怦直跳的热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