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huò rén xīn
成语解释:用谣言或诡辩来迷惑;毒害人们的心灵。蛊:相传是一种由人工培养的毒虫;用来放在食物中害人;蛊惑:迷惑;毒害。
成语出处:《元史 刑法志》:“诸阴阳家者流,辄为人燃灯祭星,蛊惑人心者,禁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蠱惑人心
英文翻译:befog the minds of the people
蛊:古代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毒虫叫蛊,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惑:1.疑惑;迷惑:惶惑。大惑不解。智者不惑。2.使迷惑:惑乱。惑人耳目。谣言惑众。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蛊惑人心”这个词,听起来像不像武侠小说里的邪教手段?比如有人用夸张的谣言煽动情绪,或是用虚假承诺制造群体狂热,这些行为本质上都在“操控人心”。有个经典案例:某保健品广告宣称“包治百病”,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焦虑,短短一个月骗走数百万元——这就是典型的用话术扭曲事实、激发非理性信任。
有人问:为什么人们容易被蛊惑?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信息缺口”:当人对某件事一知半解时,大脑会本能地寻找简单答案。诈骗分子常利用这点,比如在投资骗局里说“跟着专家稳赚不赔”,用专业术语包装漏洞百出的逻辑,反而让受害者觉得“听不懂的才是高深”。
另一个场景是网络舆论战。去年某明星绯闻事件中,有账号故意截取半张聊天记录图,配文“实锤出轨”,三天内转发破十万。后来完整截图曝光,人们才发现关键信息被刻意隐藏——这种断章取义的操作,正是通过刺激情绪来替代理性思考。
或许你会疑惑:如何避免被蛊惑?我在采访反诈民警时学到个“72小时法则”:遇到让你立即做决定的信息,先给自己三天冷静期。就像接到“公安局说你涉案”的电话,挂断后查证真伪远比当场转账安全得多。
个人认为,信息爆炸时代更需要“怀疑精神”。就像买菜时会挑新鲜西红柿,面对信息也该检查来源是否可靠、证据链是否完整。上周邻居阿姨差点被“免费旅游团”诈骗,幸好她多问了一句“为什么选我免费”,对方支吾半天露了馅。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唐代《朝野佥载》记载过“纸人摄魂术”,骗子用磷粉在纸上画鬼影,夜间点燃制造恐怖效果。古今套路何其相似,变的只是技术外壳。保持清醒头脑,或许才是对抗蛊惑的最佳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