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ò bù jí dài
成语解释: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心情急迫
繁体字形:迫不及待
英文翻译:unable to hold oneself back
迫:[pò]1.压制;硬逼:迫使。2.接近:迫近。3.急促:急迫。从容不迫。[pǎi]〔迫击炮〕一种火炮。用座钣承受后坐力,身管短,构造简单,重量较轻,初速小,主要用于高射界射击,射角通常在45˚以上,弹道弯曲,适用于射击遮蔽物后的目标和水平目标。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及:1.达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将及十载。2.赶上:及时。及早。望尘莫及。3.比得上:论学习,我不及他。4.推及;顾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5.姓。6.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迫不及待”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明刚拿到新买的游戏机,说明书都没看就插上电源,结果把接口弄坏了。这时候妈妈摇摇头说:“你啊,总是这么迫不及待。”这句话既点出了小明的急躁,又带点无奈的幽默感。
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其实不然。比如同事小张主动加班赶项目进度,老板拍拍他肩膀说:“年轻人有这份迫不及待的劲头是好事。”这里的语境就变成了积极进取的褒义,说明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判断。
生活中最常见的误区是什么?很多人会把“迫不及待”写成“急不及待”。虽然意思相近,但规范的成语结构是“迫+不+及待”,这里的“迫”字更强调事情紧急带来的心理压力。就像夏天暴雨来临前,晾衣服的阿姨小跑着收衣服,这种被天气逼迫的急切,用“迫”字就特别贴切。
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什么新变化吗?我观察到年轻人喜欢用它制造反差幽默。比如朋友聚会时有人嚷着:“我迫不及待要听老王的新恋情了!”这种故意夸张的说法,反而消解了成语本身的严肃感,变成了轻松调侃的社交语言。
在快节奏的今天,适度保持“迫不及待”的冲劲未尝不可,但也要警惕变成盲目急躁。就像煮开水不能总掀锅盖看,有些事需要留给时间沉淀。下次当你想立刻知道考试结果,或者想提前拆开生日礼物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里的智慧——急迫与等待的平衡,本就是生活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