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ìng rén qǐ jìng
成语解释:使人产生敬意。
成语出处:宋·朱熹《跋赵中丞行实》:“赵公之孝谨醇笃,虽古人犹难之,三复其书,令人起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情等
繁体字形:令人起敬
英文翻译:command esteem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兴奋。3.美好:令名。4.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兄(称对方的哥哥)。5.时节:冬令。6.古代官名:县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临猗一带。3.复姓。[lǐng]量词。原张的纸五百张为一令。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敬:1.尊敬:敬重。敬爱。敬仰。致敬。肃然起敬。2.恭敬:敬请指教。敬谢不敏。3.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敬烟。敬酒。敬茶。敬你一杯。4.姓。
提起成语“鞠躬尽瘁”,你会想到什么?是历史课本里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的故事,还是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人?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全力以赴”的精神。比如一位乡村教师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即便条件艰苦,依然用心备课、批改作业,这就是“鞠躬尽瘁”的鲜活写照。人们常说“敬佩”,但真正的敬意往往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
有人问:“为什么有些成语听起来古老,却依然能引发共鸣?”答案或许在于它们传递的价值观永不过时。比如“高山仰止”形容对崇高品德的向往,今天的年轻人看到科学家为攻克技术难题废寝忘食,依然会心生钦佩。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恰恰证明人性中对“向上力量”的追求始终如一。
成语“程门立雪”常被用来形容尊师重道。但换个角度看,它也在提醒我们:真正的学习需要主动与诚意。去年我遇到一位程序员同事,为了搞懂一个技术难点,连续一周下班后主动向资深前辈请教,最终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收获了更深层的行业认知。这种“自我驱动”的态度,或许比单纯遵守礼节更有现实意义。
或许有人觉得成语离现代生活太远,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精髓早已融入日常。疫情期间志愿者冒着风险运送物资,不正是“挺身而出”的最好注解?那些在平凡岗位上精益求精的手艺人,何尝不是“匠心独运”的化身?语言是活的,成语的生命力正来源于人们不断赋予它们新的故事。
最后想分享一个观察:当我们用成语描述他人时,其实也在定义自己认可的价值标准。选择用“光明磊落”夸奖朋友,说明我们向往坦荡;用“百折不挠”鼓励同事,意味着珍视韧性。这些浓缩智慧的短句,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最看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