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àn
  • ruò
  • shuǐ
  • hu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àn ruò shuǐ huǒ

成语解释: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成语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 谭诗 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水火不容

繁体字形:判若水火

英文翻译:completely different

判若水火的意思

判:1.分开;分辨:判别。判断。判明。2.明显(有区别):新旧社会判然不同。前后判若两人。3.评定:裁判。评判。判卷子。4.判决:审判。判案。公判。判了徒刑。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成语评论

判若水火”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来看一个例子:同事小王平时总是嘻嘻哈哈,但一到项目汇报时立刻严肃认真,前后态度简直判若水火。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团队既觉得有趣又充满敬意。

有人可能会问:“判若水火只能形容人的性格变化吗?”其实不然。比如某品牌主打环保理念,却在生产环节偷排污水,这种言行不一的状态,同样能称作判若水火。成语的核心在于强调两种状态或特质间存在根本性矛盾,就像水和火永远无法共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遇到判若水火的场景。比如父母教育孩子时,既要保持权威又要展现温柔,这种双重角色切换常让人感慨“简直像两个人”。有趣的是,这种矛盾反而可能成为某种优势——就像辣椒的灼热和蜂蜜的甜润看似冲突,却能调出独特风味。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理解“判若水火”的智慧。面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我们不必强求统一。就像昼夜交替、四季轮转,看似对立的事物若能找到共处之道,反而能创造更丰富的可能性。

最后不妨思考:当我们形容某件事物判若水火时,是否也在暗示某种潜在的统一性?就像硬币的两面虽永远背对,却共同构成完整的价值载体。这种认知或许能帮助我们在面对矛盾时,保持更开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