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ǐn kuì bù ān
成语解释:馈:吃饭。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形容心事重重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6回:“水陆处处失败,关隘节节陷落,反觉得忧心如捣,寝馈不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寢饋不安
英文翻译:Restless sleep
寝:1.睡:废寝忘食。2.卧室:入寝。就寝。寿终正寝。3.帝王的坟墓:陵寝。4.停止;平息:其议遂寝(那种议论于是平息)。
馈:1.馈赠:馈送。馈以鲜果。2.传输:馈线。反馈。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寝馈不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实际意思很直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形容人心里有事儿,焦虑到极点。比如,考试前夜的小明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没复习完的知识点,连平时最爱吃的炸鸡都咽不下去,这就是典型的“寝馈不安”。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会有这种状态?其实答案很简单——大脑被“未完成的事”占满了。比如工作中突然接到一个紧急项目,但缺乏清晰的解决思路,人就会反复琢磨,陷入“越想越慌,越慌越想”的循环。这种状态下,身体自然会通过食欲减退、失眠来发出警报。
那怎么破解这种状态呢?关键在“行动”二字。就像作家写书卡壳时,与其在床上辗转反侧,不如立刻起床记下零碎灵感;学生考前焦虑时,与其盯着天花板发呆,不如翻开笔记做最后查漏补缺。心理学上有个“五分钟法则”:先强迫自己专注做五分钟,往往就能打破焦虑的恶性循环。
不过我倒觉得,现代人“寝馈不安”的根源,可能和快节奏生活有关。我们总被各种信息轰炸,大脑处理不过来就容易“死机”。上周我遇到个创业者朋友,他手机里同时开着五个工作群,吃饭时还在回消息,结果当晚胃痛发作。这让我想到:学会给生活设置“缓冲区”,或许比单纯解决问题更重要。
说到底,“寝馈不安”是种信号而非病症。它提醒我们该调整状态了,就像电脑弹出“内存不足”的提示。与其抗拒这种感受,不如把它看作自我觉察的机会。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不妨试试关掉手机、泡个热水澡,或者单纯发会儿呆——给紧绷的神经松松绑,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