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ǎo
  • zhà
  • zhuō
  • ch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ǎo zhà bù rú zhuō chéng

成语解释: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巧詐不如拙誠

英文翻译:Honesty is better than cunning

巧诈不如拙诚的意思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诈:1.欺骗:欺诈。诈财。诈取。兵不厌诈。2.假装:诈降。诈死。3.用假话试探,使对方吐露真情:他是拿话诈我,我一听就知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拙:1.笨:弄巧成拙。2.谦辞。称自己的文章、意见等:拙作。拙见。

诚:1.(心意)真实:诚心诚意。开诚布公。她的心很诚。2.实在;的确:此人诚非等闲之辈。3.如果;果真:诚如是,则相见之日可期。4.姓。

成语评论

巧诈不如拙诚”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同事A为了升职,偷偷把别人的功劳说成自己的;同事B虽然能力一般,但遇到问题总是主动承认错误,努力补救。结果半年后,A被人揭穿丢了信任,B反而因为踏实被破格提拔。你看,机关算尽不如笨笨地真诚。

有人可能会问:真诚看起来“吃亏”,为什么反而能赢?去年小区门口有两家水果店,老王总爱在电子秤上动手脚,老张的秤砣都生了锈却坚持足斤足两。三个月后,老王的店被举报查封,老张的摊位前天天排长队。市场规律很公平——小聪明撑不过三个雨季,真秤杆能称二十年人心。

我见过最妙的实践案例是直播带货领域。有个卖土特产的主播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直播时经常结巴,但她会把苹果上的虫眼怼到镜头前说:“这是没打农药的证据”。另一个团队用滤镜把橙子P得发光,结果消费者收到货后集体投诉。现在前者成了“笨拙系带货”的标杆案例——原来真诚才是最高级的销售技巧。

有个值得思考的现象:为什么越是聪明人越容易掉进“巧诈”的陷阱?我观察到职场里有个“聪明人悖论”——擅长走捷径的人往往低估了信任的积累成本。就像用信用卡透支额度,欺诈行为能快速套现,但信用破产后的修复周期,可能比诚实做事花费的时间更长。

从个人经历来说,刚工作时常担心“太老实会吃亏”。有次帮客户改方案,明明可以推给其他部门,却硬着头皮承认是自己考虑不周。没想到客户反而说:“就冲你这态度,续约合同现在签。”这让我顿悟:成年人的世界,容错率比完美度更重要,而真诚就是最好的容错机制。

最后留个开放思考:当社会越来越推崇“高情商”“会来事”,笨拙的真诚会不会成为新竞争力?观察那些百年老字号,没有哪家是靠营销话术长青的。或许就像老树扎根,看起来没有藤蔓爬得快,但风霜越猛,根系越深。人间万事,埋着头真诚生长的人,终会等到自己的春天。

巧诈不如拙诚的造句

  1. 造句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 
  2. 造句 巧诈不如拙诚,做人如此,企业闯市场也是如此。
  3. 造句 韩非子一句“巧诈不如拙诚”,非常生动地道出了诚信的精髓。
  4. 造句 所谓的“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先生的这句忠告,如果秋雨大师能铭记心间,说话做事少玩点巧诈,多来点实际的,想必断不至于遭遇如今的尴尬。
  5. 造句 汉人有句名言,叫做言不信者,行不果!还有一句话叫做巧诈不如拙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