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ǎo wěi bù rú zhuō chéng
成语解释: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谈丛》:“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巧偽不如拙誠
英文翻译:Honesty is better than cleverness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伪:1.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跟“真”相对):伪装。伪造。作伪。伪钞。去伪存真。2.不合法的;窃取政权、不为人民所拥护的:伪政权。伪军。伪组织。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拙:1.笨:弄巧成拙。2.谦辞。称自己的文章、意见等:拙作。拙见。
诚:1.(心意)真实:诚心诚意。开诚布公。她的心很诚。2.实在;的确:此人诚非等闲之辈。3.如果;果真:诚如是,则相见之日可期。4.姓。
“巧伪不如拙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你负责团队项目汇报,PPT做得酷炫但数据掺了水分,同事老张却用最简单的表格老实展示真实进度。结果领导发现你的花架子后质疑团队诚信,老张的笨办法反而赢得信任。这时候你恍然大悟:耍小聪明不如老实做人。
为什么大家明知诚实重要,还是忍不住玩套路? 因为人性总想走捷径。就像考试作弊的学生,总以为能跳过努力直达终点。可现实就像煮夹生饭——表面熟了底下还是生的。我见过创业的朋友夸大用户数量骗投资,最后被尽职调查揭穿,反倒不如隔壁早餐店老板每天实打实数着卖出的包子谈融资来得顺利。
换个场景看:相亲时给自己贴满“年薪百万”“爱好骑马”的标签,不如坦然说“月入八千但会修家电”。前者的精致谎言经不起一顿饭的推敲,后者的笨拙真实反而让姑娘觉得靠谱。这就像网购时商品详情页,P得再美的模特图不如买家秀里那条真实的褶皱让人安心。
难道诚实就不会吃亏吗? 短期看确实可能。比如你坦白告诉客户产品有瑕疵,可能丢单子。但把时间轴拉长,去年有个客户就因为我的坦白,后来主动介绍了三个新客户——他记住了“这家公司不坑人”。这让我想起老家菜市场卖豆腐的王婶,二十年来从不给豆腐掺石膏粉,现在整条街就属她摊位前队排得最长。
在这个AI都能写情书的时代,真实反而成了稀缺品。上周帮实习生改简历,发现00后们开始流行写“曾因送错外卖被投诉”这样的职场翻车故事,意外获得HR好评。你看,笨拙的真实正在变成新竞争力,就像粗陶碗比镀金碟子更让人想盛饭。
有朋友问我:“要是遇到必须说违心话的场合怎么办?”我的经验是至少守住“不主动骗人”的底线。就像拒绝借钱可以说“最近手头紧”,不必编造家人生病的狗血剧情。毕竟圆谎比借钱更费心神,诚实才是真正省流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