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xīn
  • s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g xīn sàng pò

成语解释:亦作“惊心褫魄”。形容十分恐惧。

成语出处:清·唐甄《潜书·远谏》:“诵吾之言,有不惊心丧魄、手战股栗者,非君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恐惧时

繁体字形:驚心喪魄

英文翻译:be struck with fright

惊心丧魄的意思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丧:[sàng]1.丢掉;失去:丧尽天良。丧权辱国。2.情绪低落;失意:懊丧。颓丧。[sāng]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丧事。治丧。

魄: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成语评论

提到“惊心丧魄”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形容极度惊恐,连心跳和魂魄都像被震住一样。比如一个人半夜突然听到爆炸声,吓得浑身发抖、大脑一片空白,这时候就能用“惊心丧魄”来形容他的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心惊胆战’有什么区别?”其实,“惊心丧魄”更强调恐惧对身心的双重冲击。举个例子,当电影里的主角发现身后有个黑影缓缓逼近,镜头突然切换到一张惨白的脸,观众可能瞬间屏住呼吸——这种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冲击,正是“惊心丧魄”的绝佳诠释。

生活中其实也存在类似场景。比如我第一次坐过山车,在最高点俯冲时,那种失重感让心脏几乎要跳出喉咙,耳边只剩下呼啸的风声,整个人完全僵住。事后朋友笑我“像是被定身术困住了”,现在回想起来,可不就是成语里说的“惊心丧魄”吗?

有人可能会好奇:“现代人还用这个成语吗?”确实,它不像“大吃一惊”那么常用,但在特定场合反而更有表现力。比如描述灾难现场时,说“救援队赶到时,幸存者们惊心丧魄的表情让所有人沉默”,就能精准传达那种超越普通恐惧的震撼感。

我觉得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画面感。它不像单纯描述害怕的词汇,而是把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打包呈现。就像暴雨夜独自在家,突然停电后听到阁楼传来异响——这时候的恐惧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从指尖凉到后颈,连呼吸都变得困难的复杂体验。

下次想表达强烈恐惧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不仅能让文字更生动,还能让读者在脑海中自动生成画面。毕竟语言的力量,就在于能唤醒人们的共同记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