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ē zhǒng bǐ jiān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脚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继不断。
成语出处:唐·韦嗣立《论职官多滥疏》:“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多
繁体字形:接踵比肩
英文翻译:One after another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踵:1.脚后跟:接踵而至。2.在后面跟着;追随:踵其后。3.到:踵门相告。
比:1.比较;较量:比干劲。学先进,比先进。2.能够相比:近邻比亲。坚比金石。演讲不比自言自语。3.比画:连说带比。4.对着;向着:别拿枪比着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6.比方;比喻: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7.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叫做它们的比,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8.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9.a)“一”加量词在“比”的前后重复,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较高下的时候用“比”,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紧靠;挨着:比肩。鳞次栉比。12.依附;勾结:朋比为奸。13.近来:比来。14.等到:比及。
肩:1.肩膀:并肩前进。2.担负;担任:身肩重任。
“接踵比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人特别多,挤得连脚后跟都挨着别人的脚尖,肩膀也快贴到一起了。比如节假日的热门景区入口,游客们排成长队,远远看去人群密密麻麻,这时候就能用“接踵比肩”来形容那种拥挤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摩肩接踵”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意思相近,但“接踵比肩”更强调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感。比如早高峰的地铁站,通勤的人流一波接一波涌向闸机,这种场景用“接踵比肩”就比用“人山人海”更有画面感。
说到实际应用,夜市就是个典型例子。去年我在西安回民街亲眼见过这样的场景:羊肉泡馍店门口支着冒热气的汤锅,游客们举着烤肉串在人群中挪动,老板的吆喝声、食客的谈笑声混在一起。这时候如果有人问“这里怎么这么挤”,当地人八成会笑着回一句:“天天都这么接踵比肩!”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非物理场景。比如直播带货时,弹幕刷屏速度快到根本看不清文字,评论区的新消息像浪花一样层层叠叠,这种信息的密集流动也可以用“接踵比肩”来形容。不过要注意的是,它更多用于中性或偏积极的语境,如果要表达负面情绪,换成“水泄不通”可能更合适。
我个人觉得,这类成语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恰恰因为它能精准捕捉人类共通的生存体验。试想两千年前的市集,不也像今天的网红打卡点一样热闹?当我们在现代都市里脱口说出“接踵比肩”时,其实正在和古人共享同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这种跨越时空的默契,或许就是语言最动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