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ǐ jiān jiē zhǒng
成语解释: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清 戴名世《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繁体字形:比肩接踵
英文翻译:jostle each other
比:1.比较;较量:比干劲。学先进,比先进。2.能够相比:近邻比亲。坚比金石。演讲不比自言自语。3.比画:连说带比。4.对着;向着:别拿枪比着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6.比方;比喻: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7.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叫做它们的比,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8.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9.a)“一”加量词在“比”的前后重复,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较高下的时候用“比”,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紧靠;挨着:比肩。鳞次栉比。12.依附;勾结:朋比为奸。13.近来:比来。14.等到:比及。
肩:1.肩膀:并肩前进。2.担负;担任:身肩重任。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踵:1.脚后跟:接踵而至。2.在后面跟着;追随:踵其后。3.到:踵门相告。
哎哟喂,今儿咱来聊聊“比肩接踵”这个成语到底咋用。先举个栗子啊,周末去网红奶茶店排队,那队伍从三楼排到地下车库,真叫个比肩接踵,连转身都费劲儿!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成语是不是只能形容人多啊?”嘿您可问着了,其实它还带着点“热闹中带着拥挤”的微妙感,您品,您细品。
比如春节庙会上,舞狮队和糖葫芦摊中间挤满了游客,大人小孩儿比肩接踵地往前挪,这时候突然传来一声吆喝:“让让啊,热乎的炸灌肠出锅咯!”您瞅,这场面是不是既生动又有烟火气?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有些商圈搞促销,明明没几个人还硬要说“现场比肩接踵”,这就有点睁眼说瞎话啦。
有朋友可能纳闷:“现在都线上购物了,这成语会不会过时?”要我说啊,您去高铁站看看春运场面就明白了。检票口前乌泱泱的人群,行李箱碰着脚后跟,那才叫真正的比肩接踵。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拥挤反倒透着股人间烟火的热乎劲儿,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去年跨年夜外滩的人流管控。当时民警小哥拿着大喇叭喊话,游客们愣是在比肩接踵中挪出了条应急通道。您瞧,这成语用在这儿,既说清楚了场面拥挤,又暗含着秩序维护的不容易,是不是比干说“人多”更有画面感?
要我说啊,成语就像老汤底,越熬越有味。下次您遇上地铁早高峰,别光顾着皱眉,不妨想想“比肩接踵”这四个字,没准儿还能咂摸出点市井生活的热闹劲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