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 rén
  • yòng
  • dā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 rén bù yòng dāo

成语解释:比喻用笔或嘴陷害人于死地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问:‘如何是衲僧口?’师曰:‘杀人不用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殺人不用刀

英文翻译:Kill without a knife

杀人不用刀的意思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用:1.使用:用力。用兵。公用。大材小用。2.费用:用项。家用。3.用处:功用。多少总会有点用。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天还很亮,不用开灯。东西都准备好了,您不用操心了。5.吃、喝(含恭敬意):用饭。请用茶。6.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等:用笔写字。用老眼光看人。7.因此;因8.(多用于书信):用特函达。9.姓。

刀:1.切、割、削、砍、铡用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菜刀。镰刀。铡刀。铣刀。一把刀。2.用于劈或刺的兵器:大刀。朴刀。刺刀。3.形状像刀的东西:冰刀。双刀电闸。4.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5.姓。

成语评论

成语“杀人不用刀”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其实在说一种看不见的伤害。比如办公室里有人总在领导面前“无意”提起同事的失误,导致同事被降职——这算不算“用舌头代替刀子”?

有人问:这类行为真的能造成实质性伤害吗?去年某公司就发生过真实案例,部门主管通过长期边缘化某个员工,最终逼得对方抑郁离职。这种精神打压比直接冲突更隐蔽,就像慢性毒药逐渐侵蚀人的自信。

中国俗语说“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和日本的“榻榻米上的刺客”异曲同工。东西方文化都注意到语言暴力的危险性。现代社交平台上的谣言传播就像电子版的“无刀杀人”,转发者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成了“凶器”。

我个人观察发现,这种现象在竞争激烈环境中更容易滋生。就像植物会向着阳光生长,人性在压力下往往选择更利己的方式。但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拆台只能获得短期利益,搭台才能创造长远价值。

换个角度看,成语也在提醒我们注意自我保护。遇到隐形的精神攻击时,及时设立心理边界比正面硬刚更有效。就像给手机装防火墙,既不影响正常通讯,又能过滤恶意程序。保持清醒认知,那些“无刀之刃”自然难以近身。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时间最终会让所有伪装现形。与其费心钻研伤人技巧,不如把精力用在自我提升上。当一个人强大到能创造价值,那些暗处的算计反而成了衬托光明的阴影。

杀人不用刀的造句

  1. 造句 ,真是杀人不见血,杀人不用刀,杀人不偿命。
  2. 造句 石敢当先是一愣,心中便明白老板的意图,这老板杀人不用刀,想要撑死自己。
  3. 造句 二长老这一招,可谓杀人不用刀。
  4. 造句 农村的人都很迷信,所谓颧骨高杀人不用刀,这是克亲的征兆。
  5. 造句 王老爷,这是谁给您家小公子开的方子啊?这方子完全不对啊,您可千万不能用,药可不是乱吃的,需知庸医杀人不用刀啊!
  6. 造句 我可以救你,也可以杀你,另外,好像有那么一句话来着——医生杀人不用刀!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