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 rén bù jiàn xuè
成语解释:杀了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繁体字形:殺人不見血
英文翻译:kill without spilling blood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血”(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杀人不见血”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吓人,但它其实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息息相关。比如职场中有人表面和气,背地里却用谣言毁掉同事的晋升机会;或者社交媒体上某些键盘侠用语言暴力攻击陌生人——这些行为虽然不直接“见血”,却可能给他人造成持久的心理创伤。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没有真的动手,为什么算‘杀人’呢?”这里其实涉及到对“伤害”的重新定义。成语中的“杀人”更多是指摧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比如长期被PUA的受害者,可能会逐渐丧失自信,甚至产生轻生念头。这种无形的伤害,有时候比物理暴力更致命。
我记得有个朋友曾分享过她的经历:公司里有个领导总是当众贬低她的工作能力,却又在绩效考核时给她打低分。半年后她确诊抑郁症,不得不辞职休养。这种案例让我意识到,现代社会的“软刀子”往往藏在看似正常的人际交往中,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如何识别这种隐蔽的伤害?有个简单的方法: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如果和某些人相处后总是感到自我怀疑、焦虑不安,或者发现某个环境让人持续压抑,可能就是遇到了“不见血”的伤害源。这时候主动寻求帮助,就像处理身体伤口一样重要。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解读。有些心理咨询师用它来形容煤气灯效应,也有些教育工作者用来提醒家长注意语言暴力。当我们学会用这个视角观察生活,会发现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都藏着需要改善的空间。
面对这样的现象,保持清醒认知比一味恐慌更重要。就像中医讲究“治未病”,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康的社交边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给自己穿上“软猬甲”。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守护精神世界的完整,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