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è dāo shā rén
成语解释:用别人的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成语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繁体字形:借刀殺人
英文翻译:murder a person with a borrowed knife
借:1.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他借书。跟人借钱。把笔借给我用一下。2.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借出:借书给他。借钱给人。3.假托:借故。借端。4.凭借;利用:借助。借手(假手)。5.(有时跟“着”连用)引进动作、行为所利用或凭借的时机、事物等:借着灯光看书。借出差的机会调查方言。“藉”
刀:1.切、割、削、砍、铡用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菜刀。镰刀。铡刀。铣刀。一把刀。2.用于劈或刺的兵器:大刀。朴刀。刺刀。3.形状像刀的东西:冰刀。双刀电闸。4.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5.姓。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借刀杀人”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直接动手,而是利用别人去害人。比如《三国演义》里,曹操想除掉祢衡,却故意把他送给刘表,最后刘表又转手让黄祖杀了祢衡——曹操这一招,妥妥的“借刀杀人”。
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借刀杀人”呢?核心问题在于风险转移。比如职场中,同事A想打压同事B,但怕得罪人,于是故意在领导面前夸大B的失误,让领导主动批评B。这样A既达到了目的,又不用自己出面当“恶人”。这种策略看似聪明,实则容易暴露心机。
有人问:“这和普通告状有什么区别?”关键差别在于“借力打力”。比如邻居老王和老李吵架,老王不直接骂回去,反而当着物业的面叹气:“老李总把垃圾堆门口,整栋楼都有意见。”结果物业上门警告老李,老王自己反而成了“热心业主”。这种迂回手段,本质上就是利用第三方力量达成目标。
从历史角度看,这个成语其实反映了人际博弈的复杂性。明朝嘉靖年间,严嵩想除掉政敌夏言,却不断在皇帝面前夸夏言“刚正不阿,最适合处理棘手案件”,结果夏言因办案得罪权贵被陷害。这种捧杀比直接攻击更隐蔽,也更符合“借刀杀人”的精髓。
我个人觉得,现代社会虽不常见真刀真枪的算计,但这种思维模式依然存在。比如网络时代,有人故意转发争议言论,引发网友围攻当事人,自己却躲在屏幕后看戏。不过要提醒的是,过度依赖这种策略会透支信用——毕竟,谁都不愿和“老狐狸”长期合作。
遇到疑似“借刀杀人”的情况怎么办?重点看三点:谁在推波助澜?谁实际受损?最终谁得利?就像电视剧里常见的桥段:皇后想废掉宠妃,却总在皇上面前说“妹妹身子弱,该多休息”,结果太医诊断出“不宜侍寝”——这种温柔刀,往往最难防。
说到底,“借刀杀人”既是谋略智慧,也是人性试金石。它提醒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比问题本身更能定义一个人的格局。与其费心找“刀”,不如修炼自己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毕竟,江湖路远,少结仇家才能走得更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