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 rén
  • jié
  • cá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 rén jié cái

成语解释:害人性命,抢人财物。指盗匪的行为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及海洋大盗,出没彭湖,杀人劫财,不知坏了多少人的性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盗匪的行为

繁体字形:杀人劫财

英文翻译:Kill and rob

杀人劫财的意思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劫:1.威逼;胁迫:劫持。2.灾难:浩劫。遭劫。劫后余生。[劫波之省,梵kalpa]

财:1.钱和物资的总称:财产。财物。理财。2.姓。

成语评论

提到“杀人劫财”,很多人会想到“谋财害命”这个成语。比如《水浒传》里林冲被高俅陷害的故事,表面是官场斗争,本质却是权贵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这背后反映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人会为钱财铤而走险?其实这和人性中的贪婪有关——当欲望膨胀到突破道德底线时,有些人就会选择用极端手段满足私欲。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成语“杀人越货”。古代商队常在山道遭遇土匪劫杀,现代社会的电信诈骗、网络勒索其实也是这种行为的变种。有人问:这类行为为何屡禁不止?从经济学角度看,犯罪成本与收益的失衡是关键。如果通过违法获得的利益远超法律惩罚的风险,就容易催生恶性事件。

我曾在博物馆看到清代“五十两银锭失窃案”的卷宗,盗贼为钱财杀害守夜人后,自己最终也被凌迟处死。这让我想到:用他人性命换取的财富真能享用吗?观察现实案例会发现,绝大多数凶手最终难逃法网,即便侥幸逃脱,终生背负的心理阴影也让他们寝食难安。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法治进步,直接暴力犯罪已大幅减少。现在更常见的是“软性掠夺”,比如合同诈骗或职场压榨。有个朋友的公司最近遭遇商业间谍,对方盗取技术资料转手卖出,本质上仍是“劫财”,只不过手段更隐蔽。这提示我们:新时代的“谋财害命”是否正在以新形态存在?

看待这类现象时,既要警惕人性之恶,也要看到社会制度的完善空间。个人认为,建立更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比单纯严刑峻法更能减少犯罪动机。就像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通过正当途径也能获得体面生活时,谁会愿意赌上性命去犯罪呢?

最近看到某地警方破获的跨境诈骗案,主犯竟曾是985高校的高材生。这再次印证:聪明才智用错地方比无知更危险。教育不仅要培养专业技能,更要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毕竟,真正的财富自由,应该建立在问心无愧的基础之上。

杀人劫财的造句

  1. 造句 看来并不是秦仁一个人知道杀人劫财,那个被他杀掉的男子跟他还真有几分想像,只不过秦仁并没有他做得那么绝,不仅劫财劫色,居然还想要劫命。
  2. 造句 就算混一顿好吃的也行,至于杀人劫财这个念头,他已经没有了。
  3. 造句 想了想,根本上,古阿并不想做抢劫或是杀人劫财这种事,不是他不敢为,而是不屑为。
  4. 造句 嘿嘿,没什么目的,就是杀人劫财。
  5. 造句 很多渔夫进了水泊便做强盗,杀人劫财,让山东历任官员都颇为头疼。造 句 网
  6. 造句 就算此刻是坐在这里喝茶休息,这两个男子都是时不时地在瞟着那一个商人,仿佛,是想找机会杀人劫财一般。
  7. 造句 可是这路上并不太平,搞不好就会有一堆黄巾贼人冲出来,杀人劫财。
  8. 造句 坑门拐骗那都算是轻的,说不定走路不小心一撞,都能撞到某个杀人劫财的狂魔。
  9. 造句 杀了他们之后又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和物品一卷而空,造成杀人劫财的假象。
  10. 造句 经过蒯氏兄弟的暗中查探,发现这伙蛮夷足有五百多人,一直跟随在士茂等人身后,准备暗中伺机杀人劫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