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én
  • zhī
  • yō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ǐ rén zhī yōu

成语解释:同“杞人忧天”。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7回:“这是贤弟关心太切,所以有杞人之忧。”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多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杞人之憂

英文翻译:groundless worry

杞人之忧的意思

杞: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杞县。2.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忧:1.忧愁:忧闷。忧伤。2.使人忧愁的事:忧患。高枕无忧。3.担心;忧虑:杞人忧天。忧国忧民。4.指父母的丧事:丁忧。5.姓。

成语评论

杞人之忧”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它源自古代杞国有人总担心天会塌下来,后来被用来形容不必要的忧虑。比如,小明刚毕业就整天发愁:“十年后要是人工智能取代所有工作,我该怎么办?”朋友拍了拍他肩膀:“别杞人忧天啦,二十年前人们还担心电脑会让人类失业呢。”

有人问: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我们是否更容易产生杞人之忧?其实不然。现在年轻人刷到地震新闻就买应急包,看到经济报道就学理财课,这种“预防性焦虑”和古代杞人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基于信息的主动应对,后者是脱离现实的空想。

工作中常见这样的场景:市场部小王盯着季度报表喃喃自语:“要是下个月客户都被竞争对手抢走怎么办?”这时经理走过来提醒:“与其担心不确定的事,不如把新方案再完善些。”这生动说明:适度危机感能促人进步,过度担忧反而会成为绊脚石。

有个有趣现象:父母辈常念叨“不存钱将来生病怎么办”,年轻人则焦虑“现在不享受生活以后会后悔”。两代人看似都在担忧,实则反映不同时代的生活智慧。我认为,关键要区分“建设性规划”和“消耗性焦虑”,就像区分天气预报和终日担心下雨。

最近遇到个真实案例:邻居阿姨因为看到养生文章,三个月不敢吃鸡蛋。后来体检显示营养失衡,医生哭笑不得地说:“您这真是现代版杞人忧天。”这提醒我们,面对海量信息时,更需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想说,人类天生具备风险预警机制,这本是进化优势。但就像手机需要定期清理缓存,我们的焦虑情绪也需要适时整理。下次感到莫名担忧时,不妨自问:这是真实存在的危机,还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心理雾霾”?

杞人之忧的造句

  1. 造句 俺要是可以告诉你,岂不成了杞人之忧。
  2. 造句 没穿上衣和领带不能进去是杞人之忧。
  3. 造句 是的,最近我正在做杞人之忧,咸吃萝卜淡操心地密切关注着“棱镜”事件的下一步发展与走向,刻意搜求一切相关报道,巨细靡遗地认真阅读。
  4. 造句 练功时候,身上哪里紧张便放松哪里,处事何尝不是如此?哪里出现问题,解决便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胡思乱想,未免作杞人之忧了。
  5. 造句 又听说你数度坏了契丹人的奸谋,杀过好几个契丹的英雄人物,那么我们先前‘养虎贻患’的顾忌,便成了杞人之忧。
  6. 造句 夫妻二人商量半天也不知为何,只能自我开解,互相劝慰无需作此杞人之忧,所幸婴孩健康成长,不见任何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