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ū yú zhī sì
成语解释:枯鱼:干鱼;肆:铺子。卖干鱼的铺子。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枯魚之肆
英文翻译:hopeless situation
枯:1.(植物等)失去水分:枯萎。枯槁。枯草。枯骨。2.(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枯井。海枯石烂。3.肌肉干瘪:枯瘦。4.没有生趣;枯燥:枯坐。5.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枯。茶枯。麻枯。6.姓。
鱼: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肆:1.任意而行,不顾一切:肆无忌惮。肆行无忌。2.铺子;商店:市肆。酒肆。3.数目“四”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
“枯鱼之肆”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背后的道理其实很实用。它出自《庄子·外物》,字面意思是“卖干鱼的店铺”,用来比喻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或者提醒人要提前预防问题。举个生活中的例子:邻居老张总说“等水管裂了再修也来得及”,结果某天家里被水淹成了鱼塘——这不就是典型的“枯鱼之肆”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卖干鱼有什么关系?”其实古人用干鱼铺作比喻很巧妙:鱼都晒成干了才拿去卖,说明早就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就像我们总把“明天再开始锻炼”“下个月再存钱”挂在嘴边,等到健康亮红灯或急需用钱时,可不就像站在干鱼铺前懊悔吗?
最近朋友小王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他总说“工作汇报晚点写没问题”,结果截止日前电脑突然死机,所有资料丢失。看着他通宵重做时后悔的样子,我忽然想到:如果早两天行动,哪会陷入这种“枯鱼之肆”的困境?可见这个两千年前的成语,放在今天依然鲜活。
更值得思考的是,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反而加重了这种拖延倾向。我们被各种碎片信息分散注意力,就像站在干鱼铺前却忙着数隔壁摊位的虾米。这时候更需要“枯鱼之肆”的警示:与其事后补救,不如在鱼还鲜活时就妥善处理。比如看到手机屏幕使用时间超过8小时,与其等到颈椎病发作,不如现在就设个使用提醒。
生活中处处藏着改变的机会窗口。与其在干鱼铺前叹息“早知今日”,不如从现在开始留意那些“还活着的鱼”。比如把“等有空了再陪家人”改成每周固定家庭日,把“等赚够钱再学技能”调整为每天抽半小时学习。这些微小但及时的行动,才是破解“枯鱼之肆”困局的真正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