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 r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ng yì bù róng

成语解释:清议:公正的评论。行为不正,舆论不容许

成语出处:宋·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一表》:“臣若肆然自处,默无所为,清议不容,素履将丧。”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行为等

繁体字形:清議不容

英文翻译:Not allowed in Qing Dynasty

清议不容的意思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议:1.讨论;商量:自报公议。2.意见:建议。提议。3.评论:物议。无可非议。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容:1.容纳;包含:容量。无地自容。这个礼堂能容两千人。2.宽容;原谅:容忍。大度容人。情理难容。3.允许;让:容许。不容分说。容我再想想。4.或许;也许:容或。辗转传抄,容有异同。5.姓。6.脸上的神情和气色:笑容。愁容。怒容。容光。病容。7.相貌:容貌。容颜。仪容。整容。8.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军容。市容。阵容。

成语评论

清议不容”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的意思其实很接地气。比如有人公开批评某企业污染环境,结果被对方威胁“再闹就把你告上法庭”——这就是典型的“清议不容”。为什么大家不敢说真话?因为说真话的人常常要面对压力甚至报复。

这个成语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其实它揭示了社会舆论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就像小区里有人投诉物业乱收费,结果被踢出业主群。当不同声音被压制,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历史上有个真实案例:明朝言官杨继盛弹劾奸臣严嵩,最后惨遭杀害。这种“容不下批评意见”的现象,古今中外都在反复上演。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地方开始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这说明社会正在进步。

有人认为“清议不容”是维护稳定的必要手段,但我更相信“理越辩越明”。就像疫情期间,初期某些地方隐瞒数据反而造成更大恐慌,后来信息公开透明了,大家反而更配合防疫工作。这证明包容不同声音其实有利于解决问题。

新媒体时代给了普通人发声渠道,但网络暴力也随之而来。某个科普博主指出某网红产品有问题,结果被粉丝骂到删帖。这种现象算不算新时代的“清议不容”?或许我们需要在言论自由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最后想说的是,每个时代都有敢于直言的人。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孩子,他的真话虽然让大人们尴尬,但最终让所有人看清真相。或许正是因为存在“清议不容”,坚持说真话才显得格外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