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ī shuǐ bù chàn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纯正。
成语出处:鲁迅《朝花夕拾 无常》:“对付别人要滴水不羼的公理,对自己总还不如虽在阴司里也还能够寻到一点私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指十分纯正
繁体字形:滴水不羼
英文翻译:without the slightest discount
滴:1.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水穿石。汗往下直滴。2.使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眼药。滴上几滴油。3.一点一点地向下落的液体:汗滴。水滴。4.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一滴汗。两滴墨水。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羼:掺杂:羼入。羼杂。
哎,你说这“滴水不羼”到底是啥意思?说白了就是形容东西特别纯粹,一点杂质都没有,比如“老张泡茶讲究得很,必须用山泉水,保证味道滴水不羼”。你看,这不就是强调“纯”到极致嘛?
那问题来了,为啥要用这个成语?举个栗子,你朋友跟你说:“这次考试题出得滴水不羼,全是课本原话。”这时候你品品——题目没超纲、没陷阱,纯粹得跟蒸馏水似的,对吧?说白了,成语的核心就是突出“纯粹性”,拒绝任何掺水操作。
再比如职场里,老板开会说:“咱这方案得做到滴水不羼,数据不准有半点误差。”你细想,这话既提要求又画重点:方案要经得起推敲,容不得马虎。不过话说回来,现实里哪有绝对完美?这时候反而得琢磨,追求“滴水不羼”是不是也得考虑实际成本?
突然想到个反例。有人吹嘘自己做的菜“配料表滴水不羼”,结果顾客一尝发现齁咸。你看,纯粹不等于合适,对吧?所以啊,用这成语得看场合,别光顾着显摆“纯”,结果把实用性给丢了。
最后唠点个人看法。现在网上信息满天飞,能做到“滴水不羼”的干货越来越稀罕。与其苛求别人,不如自己多练火眼金睛,学会从泥沙里筛金子。毕竟生活不是实验室,太较真反而容易累,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