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sǐ wèi bǔ
成语解释:或生或死结果尚难测定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5回:“急的是母亲生死未卜,深怕见了面不能说话,仍和不见一般,岂不可痛!”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等
繁体字形:生死未蔔
英文翻译:one's life is uncertain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未:1.副词。1.不:未便。未知可否。2.没;没有:未见此人。2.地支的第八位。3.未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
卜:[bǔ]1.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以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2.预料,估计,猜测:预卜。3.选择(处所):卜宅。卜邻。[bo]萝卜。[pú]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即濮。2.同“仆”。见“卜人”。
“生死未卜”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究竟该怎么用呢?举个例子,一位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但火势太大导致通讯中断,此时他的同事可能会说:“他现在生死未卜,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他。”这里的“生死未卜”既表达了情况的危急,也暗含了对结局未知的焦虑。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危险场景里吗?”其实不然。比如朋友创业半年没消息,你调侃一句:“你这公司是死是活都没个准信,真是生死未卜啊!”这里反而带点幽默感,说明成语的用法可以很灵活。
再来看个现实场景:医生抢救病人时,家属在手术室外来回踱步,这时候“生死未卜”就能精准传递他们的心理状态——既怀抱希望,又害怕坏消息。这种矛盾感恰恰是成语的魅力所在,短短四个字胜过千言万语。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藏着中国人的处世智慧。我曾听长辈说:“年轻时总觉得什么都能掌控,后来才懂人生处处是生死未卜。”这话乍听消极,细想却充满哲理——承认不确定性,反而让人更懂得珍惜当下。
回到语言本身,“生死未卜”和“吉凶未定”有什么区别?前者更侧重生命存续的悬念,后者适用范围更广。比如考试结果可以说“吉凶未定”,但用“生死未卜”就显得夸张了,这种分寸感需要在实际运用中慢慢体会。
最后想说,这个成语像面镜子,照出人类面对未知的共性。无论是古代将士出征前的忐忑,还是现代人等待体检报告的焦灼,那种悬而未决的心情其实从未改变。下次遇到类似情境时,不妨试着用这个词表达,或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