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ín
  • sh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ín shòu bù rú

成语解释: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成语出处:《晋书·阮籍传》:“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丑恶

繁体字形:禽獸不如

英文翻译:Animals are inferior

禽兽不如的意思

禽:1.鸟类:家禽。飞禽。2.古代是鸟兽的统称:五禽(虎、鹿、熊、猿、鸟)戏。3.古又同“”。

兽:1.指哺乳动物,通常指有四条腿、全身生毛的:野兽。禽兽。走兽。2.比喻野蛮;下流:兽心。兽行。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成语评论

什么是"禽兽不如"?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连禽兽都比不上",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突破道德底线。比如:"他连生病的老母亲都弃之不顾,简直是禽兽不如!"这里的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用禽兽作比较?其实动物虽遵循本能,但不会故意作恶,而人类若丧失基本良知,反而比动物更可怕。

有个有趣的现象: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晋书》里就批评过"人面兽心,禽兽不若"的行为。这说明古人早已意识到,道德标准才是区别人与动物的关键。试想:乌鸦尚知反哺,羔羊也会跪乳,若人类连这些基本情感都缺失,岂不是失去了为人的资格?

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有哪些?比如网络暴力中肆意辱骂他人的键盘侠,为私利污染环境的黑心商人,或是虐待宠物的变态者。有个真实案例:某地曾发生子女将老人关在猪圈的事件,这种突破人伦底线的行为,用"禽兽不如"形容再贴切不过。这里有个思考题:动物会主动欺凌同类取乐吗?科学研究表明,动物的攻击行为多出于生存需求,而人类的恶意往往更复杂。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具警示价值的地方,在于它像面照妖镜,照出人性中的阴暗面。我曾在敬老院做义工时见过截然不同的场景:有子女每天来陪伴失智母亲,也有老人三年没见过子女一面。这种对比恰恰说明,道德选择始终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个成语属于程度较重的批评,适合用在性质特别恶劣的事件中。日常交流中如果滥用,反而会削弱其警示作用。比如同事偶尔犯错就说"禽兽不如",不仅夸张失实,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关键在于把握分寸,让语言的力量用在真正需要匡正风气的地方。

最后要强调的是,这个成语本质上在呼唤人性的回归。就像《孟子》所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当我们用"禽兽不如"批评他人时,其实也在提醒自己:生而为人,总该守住某些不可逾越的底线。毕竟,人性的光辉,往往就闪耀在那些看似平常的道德选择之中。

禽兽不如的造句

  1. 造句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2. 造句 你如此麻木不仁地对待老病缠身的母亲,简直禽兽不如。
  3. 造句 别老喊我禽兽,多点了解我,你会知道我禽兽不如的。
  4. 造句 为了避免这种禽兽不如的事情发生,便有了礼貌性上床。
  5. 造句 你(董大海)..你这是顿悟了?你这是禽兽不如。池海东 
  6. 造句 只见陆秀夫的瞳孔骤缩,那个人实在是禽兽不如,首鼠两端通敌卖国已经罪大恶极,他还草菅人命。
  7. 造句 那对父子是禽兽,你就是禽兽不如!
  8. 造句 禽兽不如,妈的,小日本,***娘。
  9. 造句 这下好了,强忍着没动手反倒禽兽不如了。
  10. 造句 乌鸦尚知反哺之恩,此儿禽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