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ù
  • chǔ
  • zhī
  • jiā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ù chǔ zhī jiāo

成语解释:臼:石制的舂米器具。杵:舂米的木棒。臼与杵不相离。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吴祐传》:“公沙穆秋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凭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好朋友

繁体字形:臼杵之交

英文翻译:Friendship between mortar and pestle

臼杵之交的意思

臼:1.舂米的器具,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石臼。2.形状像臼的:臼齿。

杵:1.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来在臼里捣粮食等或洗衣服时捶衣服:杵臼。砧杵。2.用杵捣:杵药。3.用细长的东西戳或捅:用手指头杵了他一下。拿棍子往里杵一杵。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jiāo)。

成语评论

臼杵之交”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源自古代农耕工具“臼”和“杵”——臼是石制容器,杵是捣谷的木棒,二者必须配合使用才能去壳取米。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像下面这个场景:

老张和老李合伙开餐馆二十年,一个在后厨掌勺,一个在前厅待客。有次老张生病住院,老李直接关门半个月去陪护。街坊都说:“他俩真是臼杵之交,离了谁都不行啊!”你看,这种关系既需要功能互补,又包含深厚情谊,是不是比单纯的“合作伙伴”更有温度?

有人可能会问:臼杵之交只能形容工具组合吗?其实不然。战国时期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就是典范。管仲打仗总躲在后面,别人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却解释:“他家有老母要赡养,这是孝心啊!”这种超越利益的互相理解,让他们的友谊如同臼杵般经得起岁月磨砺。

我认为现代人更需要臼杵式的关系。职场中见过太多“塑料搭档”,遇到困难就互相推诿。反观那些真正成功的团队,往往像臼杵组合:有人像杵一样主动出击,有人像臼一样稳固承接,动态平衡才能创造价值。就像手机里的芯片和电池,看似对立实则共生——性能再强,没续航也是摆设。

下次遇到需要长期配合的事情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寻找你的“臼”或“杵”,不一定要性格相似,关键是能否在碰撞中产生价值。毕竟,最好的关系不是彼此凝视,而是朝着共同方向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