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ún
  • fēi
  • d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n fēi dǎn pò

成语解释:同“魂飞魄散”。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4回:“田龙秋听说,惊得魂飞胆破,放马逃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繁体字形:魂飛膽破

英文翻译:strike terror in one 's heart

魂飞胆破的意思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胆: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4.(Dǎn)姓。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成语评论

魂飞胆破”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深夜独自看恐怖片,主角突然被黑影扑倒的瞬间,你可能吓得手机都掉地上——这大概就是“魂飞胆破”的真实写照。那种血液凝固、呼吸暂停的体验,往往来自完全出乎意料的惊吓。

有人问:这和“心惊胆战”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惊吓的突发性。比如老板突然在背后拍肩,和连续三天担心被裁员,前者适合用“魂飞胆破”,后者更适合“提心吊胆”。有个有趣的现象是,现代人遇到手机掉进马桶的瞬间,脱口而出的“吓死我了”其实正对应着这个成语的现代演绎。

在文学创作中,这个成语就像给读者安装了个“惊吓触发器”。金庸在《笑傲江湖》里描写令狐冲目睹师兄弟惨死时,用“魂飞胆散”制造出极强的代入感。个人觉得,当代创作者可以尝试更多元的表现形式,比如用“心脏差点从喉咙蹦出来”这类白话来替代,反而更贴近年轻人的表达习惯。

值得注意的误区是滥用问题。邻居王叔总把“吓得魂飞胆破”挂在嘴边,从踩到乐高积木到看见壁虎都要用这个词,反而削弱了成语的表现力。建议根据惊吓程度分级使用,保留这个成语给真正令人窒息的恐怖时刻。

观察发现,这个成语在应急培训中具有现实意义。消防演练时,真正经历浓烟弥漫环境的人,事后描述感受时往往会不自觉地使用“魂飞胆破”这个词。这说明人体对突发危险的应激反应,确实存在跨越时代的共通性。

关于成语的现代化运用,有个有趣的发现:游戏主播遇到恐怖游戏Jump Scare时大喊的“我人没了”,本质上就是“魂飞胆破”的网络版表达。语言始终在流动变化,但人类对恐惧的本能反应始终相通,这或许正是成语保持生命力的根源。

魂飞胆破的造句

  1. 造句 直到有一天,发生一件以外的事件,把李嘉林惊吓的魂飞胆破,才有所收敛起来。
  2. 造句 魂飞胆颤魂飞胆裂魂飞胆落魂飞胆破魂飞胆丧。
  3. 造句 这将近三米的巨人,仅仅往那里一站,就已经让人魂飞胆破。
  4. 造句 只是余下的两个字还没吐出来的时候,壮汉便发现一只迅猛的拳头飞快地朝着自己脑门砸来,魂飞胆破的壮汉哪里还敢接电话,直接就把手机扔掉,然后伸出手臂来挡。
  5. 造句 这时有起夜的人听见叫喊声,随即闻声而来,见着了这场面,差点把自己胆给吓破,小二早就被吓的魂飞胆破,昏厥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