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n fēi dǎn liè
成语解释:同“魂飞魄散”。
成语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小岛左堵右挡支持不住,看到刘铁冲在前边直取他来,吓的他魂飞胆裂,关山一群保护着小岛狂跑猛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繁体字形:魂飛膽裂
英文翻译:be frightened out of one's senses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胆: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4.(Dǎn)姓。
裂:[liè]1.破而分开;破成两部分或几部分:分裂。破裂。决裂。裂纹。裂开。四分五裂。手冻裂了。2.叶子或花冠的边缘上较大较深的缺口。[liě]东西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衣服没扣好,裂着怀。
“魂飞胆裂”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半夜独居的小张听到天花板传来指甲抓挠声,打开手电筒一看,十几只老鼠正啃食电线,火花四溅的瞬间他吓得魂飞胆裂。这里的“魂飞”不是真的灵魂出窍,而是形容心理防线瞬间崩塌;“胆裂”也不是器官损伤,而是强调生理性恐惧反应——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人还会用这么夸张的成语吗?我在地铁里亲眼见过有趣一幕:戴着降噪耳机的姑娘突然尖叫着跳起来,原来邻座乘客的VR眼镜里正播放悬崖蹦极画面,过于逼真的视觉效果让她产生魂飞胆裂的错觉。这说明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它能精准捕捉人类共通的应激反应,即便在科技时代,当遇到突破认知阈值的突发事件时,这个四字短语依然是最生动的情绪快照。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使用这类成语会削弱表达力度。就像辣椒酱拌饭虽然过瘾,但顿顿吃就会味觉疲劳。我建议在描写人物惊恐状态时,可以先铺陈具体细节——比如描述瞳孔放大、手心出汗、膝盖发软等生理反应,再用“魂飞胆裂”作为情绪爆点,这样既符合现代写作的细腻要求,又保留了成语特有的表现张力。
观察社交媒体会发现,年轻群体正在创造新式表达,比如用“吓出电子包浆”形容反复受惊的状态。但就像水墨画与数码绘画可以并存,传统成语在网络时代依然能找到生存空间——当你想用最短的文字制造最强的情感冲击时,“魂飞胆裂”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选项。语言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不断扩容的调色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