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ún
  • fēi
  • s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n fēi pò sàn

成语解释: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魂飛魄散

英文翻译:stigmata

魂飞魄散的意思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魄: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散:[sàn]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sǎn]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散坐儿。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黄散。避瘟散。

成语评论

魂飞魄散”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深夜独自看恐怖片,突然屏幕里冒出个鬼影,吓得人魂飞魄散,手里的爆米花撒了一地。这里既描述了极度的恐惧感,又用具体场景让抽象成语变得鲜活。

有人问:“这成语只能形容害怕吗?”其实核心是“极度失控的状态”。比如运动员失误后懊恼道:“刚才那一跳失误,我差点魂飞魄散!”虽然不涉及恐惧,但强烈情绪同样适用——这说明成语的使用可以更灵活。

再举个文学作品的例子。《西游记》里小妖见到孙悟空现出原形,吓得魂飞魄散,连兵器都拿不稳。这种经典用法提醒我们:成语自带画面感,能瞬间传递角色的心理冲击。

个人觉得,现代人用“吓死了”太单薄,换成“魂飞魄散”反而有趣。比如朋友分享糗事:“开会时手机突然外放搞笑视频,我当场魂飞魄散!”既准确又带点幽默,比直白描述更有记忆点。

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带有夸张属性。形容轻微惊吓时说“魂飞魄散”会显得用力过猛,就像用消防栓浇花——不是不行,但没必要。语言就像调料,用对分量才能让表达更入味。

下次遇到需要强调“心理防线崩塌”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像随身携带的迷你剧场,用四个字就能演完一场惊悚片,这或许就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魂飞魄散的造句

  1. 造句 黑夜中,身后越来越清晰的脚步声把李丽吓得魂飞魄散。
  2. 造句 游击队员们神出鬼没,打得侵略者魂飞魄散。
  3. 造句 车子差一点坠入深谷,吓得大家魂飞魄散,有如鬼门关前走一遭。
  4. 造句 有时你努力的伸出手来,疤上加疤;有时吓得你魂飞魄散。
  5. 造句 我们要让*妈妈吓得魂飞魄散。
  6. 造句 魂飞魄散的妇女和孩子被迫卷曲躲藏在黑暗的角落里。
  7. 造句 两人眉来眼去,都快把持不住,魂飞魄散了。
  8. 造句 人家说一见钟情真不假,这两人才对看了一眼,早已魂飞魄散,各飞到对方身上去了。
  9. 造句 报上的消息惊得他魂飞魄散。
  10. 造句 看到车祸现场血淋淋的画面,已经把他吓得魂飞魄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