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ěr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ěr mù yī xīn

成语解释:听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耳目一新

英文翻译:find everything fresh and new

耳目一新的意思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新:1.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跟“旧、老”相对):新风气。新品种。新的工作岗位。2.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跟“旧”相对):新社会。新文艺。粉刷一新。3.使变成新的:改过自新。一新耳目。4.没有用过的(跟“旧”相对):新笔。新锄头。这套衣服是全新的。5.指新的人或事物:尝新。以老带新。花样翻新。推陈出新。6.结婚的或结婚不久的:新女婿。新媳妇。7.新近;刚:我是新来的。这几本书是新买的。8.姓。

成语评论

哎呦,成语这玩意儿可太有意思了!咱今天就聊聊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成语用法。比如说"画龙点睛",你猜现在年轻人会怎么玩梗?前两天看到个段子:"老板让我改PPT,结果同事把标题换成荧光色,简直就是社畜版的画龙点睛啊!"你品,你细品,是不是瞬间觉得这成语活了?

等等,有人可能要问:"成语不是老古董吗?现在用会不会太装?"嘿,这问题问得好!其实关键看你怎么用。比如说"破釜沉舟",现在可以说成:"这次双十一我直接删了购物车APP,真·当代破釜沉舟"。你看,把历史典故和现代场景一嫁接,老词儿立马焕发新生机。

话说回来,有些成语用法真是让人拍案叫绝。比如把"守株待兔"用在职场:"隔壁老王天天摸鱼等升职,简直是现代版守株待兔"。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原意,又增加了现实讽刺的意味。不过要注意分寸,别把成语玩坏了就行。

那怎么才能用得恰到好处呢?个人觉得要把握三个字:新、巧、准。比如说"见贤思齐",现在年轻人可能会说:"看到闺蜜家的猫会开冰箱门,我家主子也该见贤思齐了吧"。这种拟人化用法既有趣又传神,关键是能让听的人会心一笑。

最后给个小建议:别把成语当摆设。就像吃火锅要配蘸料,日常说话时自然地带几个活用的成语,绝对能给表达加分。下次跟朋友唠嗑时,不妨试试把"鸡飞狗跳"说成"我家二哈拆家时的日常景象",保准能收获一堆表情包式的爆笑反应。

耳目一新的造句

  1. 造句 这篇小说写得别具一格,读了令人耳目一新。
  2. 造句 重新回到母校时,他耳目一新。
  3. 造句 归国华侨回到了家乡,眼前的变化令他耳目一新。
  4. 造句 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
  5. 造句 锄恶务尽纺作风,令人耳目一新。
  6. 造句 这位部长雷厉风行、锄恶务尽纺作风,令人耳目一新。
  7. 造句 新出的游戏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啊,为了玩好它我手忙脚乱。
  8. 造句 这间茶楼,经过一番装修粉饰,便耳目一新,顾客源源不绝地拥来,生意越来越好。
  9. 造句 在互联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符号。
  10. 造句 这位部长雷厉风行、锄恶务尽的作风,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