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àng shàng xià xià
成语解释:上面下面,往上往下,上级和下级,泛指单位的整体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状语;指上下关系
繁体字形:上上下下
英文翻译:ups and downs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上上下下”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就是“时而向上,时而向下”,但实际使用时,往往带有动态变化的意味。比如你站在电梯里,看着楼层数字从1跳到10再降到5,就能脱口而出:“这电梯上上下下跑了好几趟了,还没轮到我们。”这时候的“上上下下”既生动又带点无奈,仿佛电梯在故意逗你玩。
有人可能会问:“上上下下只能描述物理位置吗?”当然不是。比如小张炒股,今天赚了5%,明天亏了3%,朋友调侃他:“你这账户数字上上下下,看得人心惊肉跳。”这里的“上上下下”成了情绪波动的代名词,比直接说“涨跌”更有画面感。
再举个现实中的例子。职场新人小李刚入职三个月,一会儿被领导表扬,一会儿被客户投诉,同事老赵拍拍他肩膀:“工作嘛,本来就是上上下下的,别太往心里去。”这句话里的“上上下下”暗含了职场沉浮的智慧——顺境时不飘,逆境时不慌。
这个成语还能用在自然现象里。比如春天的气温就像过山车,昨天还是20度,今天突然降到10度,奶奶看着天气预报念叨:“这天气上上下下的,早晚得把毛衣备着。”这时候的“上上下下”既带着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又藏着老一辈的生活智慧。
我自己特别喜欢用这个成语形容生活节奏。去年创业时,团队业绩像坐过山车:月初签大单,月底丢客户。合伙人苦笑着说:“咱们这曲线图,比心电图还刺激。”这种“上上下下”的经历反而教会我们:重要的不是消除波动,而是学会在波动中保持平衡。
仔细想想,“上上下下”其实藏着人生哲理。就像爬山时遇到的陡坡和平路,股票走势图中的波峰波谷,甚至人际关系里的亲疏远近,本质上都是不同维度的起伏变化。用这个成语时,重点不在于评判“上”好还是“下”糟,而在于捕捉到事物本身的动态特征。
有读者可能会好奇:“用太多‘上上下下’会不会显得重复?”其实关键在于场景选择。描述机械运动时它很直白,用在抽象领域反而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比如形容某人的口碑:“他在同事间的评价上上下下,有人说他雷厉风行,也有人觉得他太强势。”这种用法既点明了争议性,又避免了主观判断。
最近看纪录片,旁白里说:“候鸟迁徙的路线看似上上下下,其实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地。”突然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那些看似曲折实则目标明确的过程。就像我们的人生轨迹,重要的不是每个起伏的具体形态,而是整体前进的方向是否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