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àng xià fú dòng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上下浮动
英文翻译:float up or down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浮: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脸上浮着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4.可移动的:浮财。5.暂时的:浮记。浮支。6.轻浮;浮躁:他人太浮,办事不踏实。7.空虚;不切实:浮名。浮夸。8.超过;多余:人浮于事。浮额。9.姓。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上下浮动”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吧:小张最近在股市里摸爬滚打,看着账户里的数字像过山车似的上下浮动,忍不住感慨:“这可比坐海盗船刺激多了。”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人们总爱用“上下浮动”来描述变化?其实这个词自带画面感——既不像“暴涨暴跌”那样激烈,又比“略有波动”更显动态平衡。
菜市场里王大妈和摊主砍价的场景,或许能更好理解这个词。当青椒价格在每斤3元到5元之间上下浮动时,她总会挑着眉说:“这价儿像弹簧似的,我可得找准时机下手。”这里藏着个关键问题:上下浮动和普通变化有什么区别?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特指在某个范围内规律性变动,就像心跳监测仪上的曲线,既不会直线飙升也不会彻底静止。
记得去年公司调整绩效考核标准时,老李盯着新规反复琢磨:“优秀线在85-90分之间上下浮动,这可比固定门槛人性化多了。”这个例子引出一个有趣现象:人们往往更接受有弹性的规则。在我看来,适度的浮动空间就像橡皮筋,既能保持框架又不至于绷断,这种设计反而增强了制度的适应性。
天气预报里说“明日气温将在25-28度之间上下浮动”,这可比“大概26度左右”更有参考价值。为什么专业领域偏爱这类表述?秘密在于它既交代了变化区间,又暗示了波动规律。就像邻居家读初中的孩子,月考成绩在班级5-8名上下浮动,家长反而比看到孩子突然冲进前三更踏实——稳定的浮动区间往往意味着可控的发展轨迹。
观察超市促销标签会发现玄机:“部分商品价格随原材料成本上下浮动”的小字,往往比醒目的折扣标更值得细读。这揭示了一个商业智慧:明示浮动机制反而能建立信任。我常想,生活中要是能像这样提前标明“友情浓度会在70-100分之间浮动”,或许很多人际关系反而更经得起考验。
最近健身教练建议我将每日步数保持在8000-12000步区间上下浮动,比死守一万步的目标更容易坚持。这种浮动策略暗含心理学原理:设定弹性空间既能避免机械重复,又降低了破戒的负罪感。就像溪水遇到岩石会自然分流,有张有弛的节奏才是持久之道。
茶叶店里老板指着价目表解释:“明前龙井的价格会根据采摘时间上下浮动,早三天和晚三天的茶叶就像双胞胎里的哥哥弟弟。”这个比喻突然点醒我:浮动本身就在讲述事物的发展故事。那些允许合理浮动的体系,往往比铁板一块的规则更接近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