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áo yě shàng xià
成语解释: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成语出处:清 魏源《治篇十一》:“其朝野上下,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全国上下的人
繁体字形:朝野上下
英文翻译:the court above and the masses below --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朝:[cháo]1.朝廷(跟“野”相对):上朝。在朝党(执政党)。2.朝代:唐朝。改朝换代。3.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时期:康熙朝。4.朝见;朝拜:朝觐。朝顶。5.面对着;向:脸朝里。坐东朝西。6.表示动作的方向:朝南开门。朝学校走去。7.姓。[zhāo]1.早晨:朝阳。一朝一夕。朝令夕改。2.日;天:今朝。一朝有事也好有个照应。
野:1.野外:旷野。野地。野火。野战。2.界限:视野。分野。3.指不当政的地位(跟“朝”相对):下野。在野。4.属性词。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家”相对):野兽。野兔。野菜。野花。野草。5.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野蛮。粗野。撒野。这人说话太野。6.不受约束:野性。放了几天假,心都玩野了。7.姓。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说到“朝野上下”这个成语,大家是不是有点摸不着头脑?哎呦,其实说白了就是“上到官员下到百姓”,整个社会各个层面都包含进去的意思。举个例子:新政策一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眉头紧皱,这热闹劲儿跟菜市场砍价似的。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这成语用起来会不会太正式啊?”嗐,还真不一定!比如你看到社区群里讨论垃圾分类,老王头突然冒出一句:“这事儿朝野上下都得配合,不然咱这小区评比又得垫底!”你别说,这种接地气的用法反而让成语活起来了。
要我说啊,朝野上下这个词儿妙就妙在它像个大箩筐,啥都能往里装。前阵子看到个新闻,说某地举办传统文化节,朝野上下齐出动——政府搭台、商家赞助、大爷大妈当志愿者、小学生表演节目,整个场面热乎得像刚出锅的饺子,看得人心里暖洋洋。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啥现在总提“朝野上下”要同心协力呢?嘿,这不就跟划龙舟一个道理嘛!舵手要是跟划桨的使反劲儿,船能跑得快才怪。就像最近那个乡村振兴项目,要不是村干部带着乡亲们一块儿琢磨怎么搞特色种植,光靠上头拨款哪能整出那么多网红打卡地?
说到这儿,我倒是有点小想法。现在年轻人总说“躺平”,可你看看那些搞社区改造的年轻人,他们不也是朝野上下联动的好例子?街道办给政策支持,大爷大妈贡献老手艺,90后搞直播带货,愣是把老弄堂变成了文创街区。所以说啊,只要劲儿往一处使,老成语也能玩出新花样。
最后给大家支个招,下次想用这个成语的时候,别光盯着国家大事。小区物业费调整能用,公司部门协作也能用,甚至家里装修意见不统一——哎对,这时候来句“咱家朝野上下得达成共识啊”,保准能把严肃话题聊得轻松又有趣。记住了没?生活处处是学问,关键看咱会不会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