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àng xià tóng yù
成语解释: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繁体字形:上下同慾
英文翻译:in unision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欲:1.欲望:食欲。求知欲。2.想要;希望:欲言又止。从心所欲。3.需要:胆欲大而心欲细。4.将要: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
“上下同欲”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上面和下面有同样的愿望”,听起来简单,但实际要做到有多难?举个例子:一家创业公司,老板想快速扩张市场,员工却觉得加班太多、压力太大,这时候双方的目标明显不一致。但如果老板主动调整策略,员工也理解公司需要短期冲刺,最终大家齐心协力推出爆款产品——这就是典型的“上下同欲”。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上下同欲这么重要?”其实道理很简单:当团队里每个人的劲儿往一处使,就像拔河比赛一样,方向统一才能赢。比如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共同遵守防疫规则,这就是上下同欲的体现——大家的目标都是控制病毒传播,自然更容易形成合力。
不过现实中,上下不同欲的情况反而更常见。比如父母想让孩子考名校,孩子却想学艺术。这时候怎么办?我的个人观点是:与其强行统一目标,不如先找到共同需求。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如何让艺术道路走得更稳”,而不是直接否定选择。这种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思维,才是现代社会中实现上下同欲的关键。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上下同欲必须完全一致吗?”其实不然。比如公司里销售部门想冲业绩,技术部门更关注产品稳定性,看似矛盾,但本质上都是为了让公司发展更好。只要双方能理解对方的底层动机,制定兼顾短期和长期利益的方案,差异反而能成为创新的催化剂。
最后想说的是,实现上下同欲从来不是靠命令,而是靠共识。就像划龙舟,鼓手和划手节奏不同就会翻船。但若能通过充分沟通建立信任,哪怕遇到风浪,团队也能灵活调整桨速,朝着共同方向前进。这种动态的、有生命力的协作模式,或许才是这个古老成语在新时代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