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 rú gǔ ròu
成语解释: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成语出处:江耀辉《红军鞋》:“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十分难过,舍不得离开那里的亲如骨肉的人民群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关系密切
繁体字形:親如骨肉
英文翻译:be as one 's own flesh and blood
亲:[qīn]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2.婚姻:亲事。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5.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6.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qìng]〔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亲如骨肉”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举个例子,邻居张阿姨和李奶奶的关系或许能说明问题。张阿姨每天帮独居的李奶奶买菜做饭,李奶奶住院时她整夜陪护,连亲女儿都感叹:“这情分比我们做儿女的还亲。”这种超越血缘的亲密关系,正是成语描绘的核心。
为什么非亲非故的人能亲似家人?我在社区志愿者活动中见过一对特殊“母子”——25岁的小周照顾着80岁的孤寡老人王伯。小周每周固定三天上门帮王伯洗澡、读报,王伯逢人就拍胸脯:“这是我干儿子!”这种双向的情感投入,往往比天然血缘更显珍贵。
职场中也可能出现类似羁绊。记得刚入职时带我的师傅老陈,手把手教我业务技巧,连租房被坑这种事他都帮忙解决。有次我发烧请假,他下班后带着粥药来探望,那场景就像家人般自然。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印证了亲密感源于真心付出而非生物关联。
有人质疑这样的关系能否持久?我表姐和她的大学室友给出了答案。毕业十年,她们互相参加对方家人的婚礼葬礼,疫情期间表姐父亲中风,室友连夜开车跨省送特效药。这种经年累月沉淀的情谊,早已超越普通朋友的定义。
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反而凸显这种情感的可贵。就像我常去的咖啡馆老板收养的流浪猫,那只叫“煤球”的小家伙生病时,老板暂停营业三天守在宠物医院。他说:“它虽然不会说话,但早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种跨越物种的依恋,何尝不是亲如骨肉的另类诠释?
说到底,亲如骨肉描绘的是人性最温暖的可能——当善意与责任相遇,当关怀与时间交织,陌生人之间也能生长出堪比血缘的羁绊。这种关系不靠基因维系,却因真挚的情感流动而愈发牢固,就像老树盘根,越经风雨越显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