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ǒng
  • jiàn
  • z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ǒng bù jiàn zhì

成语解释:冗:繁杂;治:治绩。事务繁杂,无所建树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冗不見治

英文翻译:No cure for redundancy

冗不见治的意思

冗:1.多余的:冗员。文章冗长。2.烦琐;繁忙:冗杂。冗忙。3.繁忙的事:拨冗。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治:1.治理:治家。治国。自治。治标。治本。治淮(淮河)。2.指安定或太平:治世。天下大治。3.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县治。府治。省治。4.医治:治病。我的病已经治好了。5.消灭(害虫):治蝗。治蚜虫。6.惩办:治罪。惩治。处治。7.研究:治学。8.姓。

成语评论

冗不见治”这个词乍一听有点绕口,到底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事情繁杂却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就像手里攥着一团乱麻,明明能摸到线头却理不出脉络。

举个真实场景:某公司部门会议上,经理用PPT列出了“提升团队效率”的二十条待办事项:从优化打卡流程到更新饮水机品牌,从组织团建活动到调整会议室绿植摆放角度。员工们面面相觑——这些琐碎事务真的能解决核心问题吗?这就是典型的冗不见治,把精力分散在非关键环节,反而忽视了业务增长乏力这个“房间里的大象”。

这时候有人要问:核心问题究竟在哪里?关键在于区分症状与病根。好比有人头疼就买十种止痛药,却不检查是否有颈椎问题。某次朋友向我抱怨工作压力大,细问才发现他同时报名了Python网课、插花体验班和周末登山队,这种“自我提升焦虑”反而加剧了疲惫感——这何尝不是个人生活中的冗不见治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数字化时代有了新解读。当手机弹出第15个待办事项提醒时,我们常常陷入“既要整理云盘文件,又要回复社群消息,还得比较购物车商品差价”的多线程困局。这时候不妨学学老木匠的智慧:与其同时刨五块木板,不如先磨利手中的凿子。

我个人观察到,对抗冗不见治需要建立“问题优先级坐标系”。就像整理行李箱,先把大衣铺底再塞袜子,远比胡乱堆放更容易合上箱盖。上周帮邻居规划厨房改造时,我们先把“操作台动线不合理”定为核心矛盾,那些挑选瓷砖花纹的纠结自然迎刃而解。

与其在繁杂事务中疲于奔命,不如定期给自己按下暂停键。问问自己:此刻处理的这件事,是让问题变清晰的放大镜,还是制造迷雾的加湿器?答案往往就藏在问题本身提纯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