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
成语解释: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 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分句;指谈论职业内的事
繁体字形:三句不離本行
英文翻译:talk shop all the time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句:[jù]1.句子:语句。词句。造句。2.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写了两句诗。[gōu]高句丽(Gāogōulí),古族名,古国名。也作高句骊。又人名用字,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离:1.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2.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支离破碎。3.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4.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古同“罹”,遭受。6.古同“缡”,妇女的佩巾。7.〔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姓。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5.原来:本来。本领。6.自己这方面的: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小区楼下理发店的Tony老师最爱和顾客聊天,有次聊到最近天气热,他边剪头发边念叨:"您看这刘海长度就像梅雨季节,得剪出层次感才透气。"我正纳闷剪头发和天气有啥关系,他紧接着补了句:"就像打薄头发要分内外层,下雨前也得看云层分布。"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三句不离本行"。
为什么人们总把话题拐到专业领域?去年装修房子时发现个有趣现象:做水电的师傅看见我新买的智能马桶,非说进水口设计得"像给水管做心脏搭桥手术";量窗帘的商家摸着墙布说"这款肌理比我们布料市场新到的提花还细腻"。原来当人在陌生环境时,用熟悉的知识体系理解新事物,就像抓着救命稻草般自然。
上个月同学聚会更让我大开眼界。当医生的老张看见火锅沸腾,脱口就是"这油温超过120℃会产生苯并芘";搞物流的小王立即接话:"其实食材配送讲究的也是温度链管理"。大家哄笑之余突然意识到,每个职业都在我们身上刻下了独特的思维印记,就像不同口味的火锅底料,涮什么菜都带着自家风味。
这种职业惯性到底是好是坏?去年帮邻居大姐调解家庭矛盾时深有体会。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本能地用共情技巧引导对话,结果大姐抹着眼泪说:"姑娘你说话像电台主持人,能不能直接告诉我该不该离婚?"这让我反思:专业视角是把双刃剑,既能快速切中要害,也可能变成思维牢笼。
最近观察到个新现象:菜市场卖鱼的大叔教孩子写作业,竟用"鲫鱼去鳞"比喻数学验算步骤;健身房教练劝朋友坚持读书,说"知识积累和增肌原理相通"。这些生动转化恰恰说明:当专业知识真正内化后,反而能成为理解世界的万花筒。或许我们该做的不是抗拒职业思维,而是学会在不同棱面间自由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