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i
  • lí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i yú lín mù

成语解释: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成语出处:《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无辜的人、物

繁体字形:池魚林木

英文翻译:Pond fish and trees

池鱼林木的意思

池:1.池塘:游泳池。养鱼池。盐池。2.旁边高中间洼的地方:花池。乐(yuè)池。3.旧时指剧场正厅的前部:池座。4.护城河:城池。5.姓。

鱼: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林:1.成片的树木或竹子:森林。竹林。2.林业:农、林、牧、副、渔。3.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民族之林。碑林。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成语评论

池鱼林木”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举个例子:一家化工厂违规排放废水,下游的鱼塘遭了殃,周围的树林也枯黄一片。这时候有人感叹:“真是池鱼林木,无辜受害啊。”你看,这就是成语的典型用法——用自然事物比喻被牵连的群体。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有什么区别?”其实内核相似,但“池鱼林木”更强调双重受害关系。比如去年某地修路导致山体滑坡,不仅压垮了山下民宿,还阻断了灌溉系统。民宿老板和果农本无瓜葛,却都成了“池鱼”和“林木”。这种连锁反应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我们为什么会需要这样的成语?仔细观察会发现,现代社会的高度关联性让“独善其身”越来越难。就像网购平台突然修改规则,小商家像池鱼般慌乱,快递站点也像林木般跟着摇摆。成语的价值,就在于用四个字说透这种复杂的关联性。

有个真实案例值得思考:某网红餐厅使用劣质食材被曝光后,整条美食街的客流量暴跌三个月。这让我联想到,与其说“池鱼林木”是无奈叹息,不如看作预警信号——在做出决定前,多想想可能波及的“无辜者”。这种思维转换,或许能减少很多本可避免的损失。

语言就像镜子,照见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变化。过去用自然现象作比,现在换成商业案例依然成立,说明关联性思维从未过时。下次看到两个看似无关的群体同时陷入困境时,不妨用这个成语打开新视角,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比表面看起来更有趣。

站在个人角度,我始终相信理解这类成语能提升决策智慧。就像投资时不仅要看目标企业,还要观察其上下游伙伴;做社区服务时不仅要解决表面问题,还要预防次生矛盾。池鱼与林木的关系,本质上教会我们用系统眼光看世界。

世界的蝴蝶效应每天都在上演。当我们说“保护池鱼,爱护林木”时,其实是在说:每个选择都连着看不见的丝线,明智的决策者懂得轻轻牵动这些丝线,而不是粗暴地扯断它们。这种认知,或许就是传统文化给现代人的特别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