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i yú mù yàn
成语解释: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
成语出处:明·刘基《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池魚幙燕
英文翻译:Fish and swallow
池:1.池塘:游泳池。养鱼池。盐池。2.旁边高中间洼的地方:花池。乐(yuè)池。3.旧时指剧场正厅的前部:池座。4.护城河:城池。5.姓。
鱼: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幕:1.覆盖在上面的大块的布、绸、毡子等;帐篷:帐幕。夜幕。2.挂着的大块的布、绸、丝绒等(演戏或放映电影、幻灯所用的):开幕。闭幕。银幕。3.古代战争时将帅的帐篷;古代将帅或行政长官办公的地方:幕府。幕僚。4.戏剧较完整的段落,每幕可以分若干场:第二幕第一场。看了这幅画,我不禁回忆起儿时生活的一幕来。5.姓。
燕:[yàn]1.鸟类。体小,翅长,尾为剪刀状。在中国春向北来,秋返南方。捕食昆虫,是益鸟。2.安乐:燕安。3.古又同“饮宴”的“宴”。[yān]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22)。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为秦所灭。2.指河北北部。
提到“池鱼幕燕”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它出自《左传》,字面意思是“池塘里的鱼”和“屋檐下的燕子”,用来比喻依赖他人而缺乏自主能力的生存状态。比如有人评价某公司:“这家企业就像池鱼幕燕,过度依赖大客户订单,一旦合作终止就面临危机。”这样的描述立刻让人联想到缺乏抗风险能力的经营模式。
为什么这个成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中的“池鱼幕燕”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刚毕业的年轻人完全依赖父母生活费、创业者把全部资金押注在单一项目上、上班族将所有职业希望寄托在某位领导身上。这些情况都暗含着成语警示的风险——当支撑力量消失时,依附者就可能陷入困境。
有个有趣的对比:池塘里的鱼看似安全,实则受制于水域大小;屋檐下的燕子虽能遮风挡雨,巢穴却非永久居所。这让我想到职场中的“舒适区陷阱”——稳定的职位可能让人停止成长,表面的安全感反而成为发展的限制。曾有位程序员朋友在知名企业工作十年,突然遭遇裁员时才发现自己的技术早已落后于市场,这正是现代版的“池鱼幕燕”实例。
如何避免成为池鱼幕燕?关键在于建立“多点支撑”系统。就像投资领域的分散风险原则,个人发展也需要多渠道能力培养。有个创业者分享过他的经验:“我始终保持三个收入来源,这样即便某个项目失败,也有其他方向可以继续前进。”这种多维度布局的思路,正是打破依附性生存的良方。
从个人观察来看,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真正的安全感不应建立在外界给予的“池塘”或“屋檐”上,而应源于自身能力的持续提升。就像候鸟不断迁徙寻找更适合的环境,现代人更需要主动创造生存空间,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安排。毕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最可靠的屋檐永远是自己打造的技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