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sǐ yǒng bié
成语解释:指活人与死人永远分离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呜呼公瑾,生死永别。”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诀别
繁体字形:生死永别
英文翻译:Farewell to life and death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永:1.水长:江之永矣。2.副词。久远;永远:永不掉队。
别:[bié]1.分离:告别。临别纪念。久别重逢。别了,我的母校。2.另外:别人。别称。别有用心。3.转动;转变:她把头别了过去。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4.姓。5.区分;区别:辨别。鉴别。分门别类。6.差别:天渊之别。7.类别:性别。职别。派别。级别。8.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胸前别着一朵红花。9.插住;用东西卡住:皮带上别着一支枪。把门别上。10.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11.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使不能正常行进:别车。12.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别冒冒失失的。你别走了,在这儿住两天吧。别一个人说了算。13.表示揣测,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测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他不来了吧?[biè]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多用于“别不过”):我想不依他,可是又别不过他。
生死永别,听起来像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成语中藏着许多生动的表达。比如“天人永隔”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亲人离世后的遥远距离。比如:“爷爷走后,妈妈常望着天空说‘现在真是天人永隔了’。”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用“天人”来比喻?其实这里的“天”既指物理上的距离,也暗含了生者与逝者处于不同维度的哲学意味。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阴阳两隔”。比如小说里常写:“自从她病逝,我们便阴阳两隔,连梦里都难相见。”有人会疑惑:阴阳在这里代表什么?这其实源自道家思想,阳间代表活人的世界,阴间则是逝者的归宿,用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隐喻生死界限。
说到“生离死别”,这个词特别适合用在重大变故的场景。比如:“战乱年代的车站,每天都在上演生离死别的场景。”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把“生离”和“死别”并列?我的理解是,生离尚有重逢希望,死别却是彻底断绝,两者叠加更能体现人生的无常。
个人觉得,这些成语虽然带着悲伤底色,但换个角度看,它们也在提醒我们:正因为生命有限,才更要珍惜眼前人。就像老家祠堂里挂的“慎终追远”匾额,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者的警醒——与其沉溺于离别的痛苦,不如把思念化作好好生活的动力。
最后看个现代场景的运用。电视剧里常有这样的台词:“医生说这是晚期,我们恐怕要面对生离死别了。”观众常会问:为什么用成语而不是大白话?因为四个字的凝练表达,比直白描述更能传递那种欲言又止的情感张力。
生命的来去就像四季轮转,成语里的生死永别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存在的开始。当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旧照片上,你会发现,那些说过的成语里,藏着跨越时空的温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