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ěr
  • w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ù dǔ ěr wén

成语解释: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 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亲眼所见

繁体字形:目覩耳聞

英文翻译:from this green earth

目睹耳闻的意思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睹:看见:耳闻目睹。有目共睹。熟视无睹。睹物思人。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成语评论

目睹耳闻”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它指的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真实经历。比如你周末去菜市场买菜,看到摊主一边吆喝一边帮老人挑新鲜的菜,这时候就可以说:“我目睹耳闻了摊主的热情服务,心里暖暖的。”这种表达比单纯说“看到”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用这个成语和直接描述事件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同事在会议上突然站起来反驳领导的错误方案,你可以说:“我目睹耳闻了小张据理力争的过程,他说话时手都在抖,但逻辑特别清晰。”这里不仅传达了事件本身,还强化了现场的真实性和细节冲击力。

生活中哪些场景适合用这个词?我发现当需要强调“信息来自第一手观察”时特别合适。比如社区志愿者挨家挨户送物资,你向邻居转述时可以说:“我目睹耳闻他们从早上七点忙到天黑,连饭都是蹲在路边吃的。”这种表达比“听说他们很辛苦”更有说服力。

有个有趣的观察: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很多博主会特意标注“本人亲测”“实地探访”,这本质上也是在营造“目睹耳闻”的信任感。比如探店视频里主播边吃边点评,观众会觉得比图文评价更可信,这种心理效应和成语传达的意境不谋而合。

最后想分享个观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目睹耳闻”的经历反而显得珍贵。当我们亲眼看到公园里志愿者在清理垃圾,亲耳听到外卖小哥打电话说“马上就送”,这些真实的碎片往往比大数据报告更能触动人心。下次遇到值得记录的场景,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来描述,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感染力。

目睹耳闻的造句

  1. 造句 “今春以来,目睹耳闻,饱受刺激”,致使“衰老被惫,思想柘涩钝滞”,他表示自尽之举实出于心理狂忧之万不得已。
  2. 造句 已经说不出话,但还看得见影像、听得见声音的他,目睹耳闻东方不败抱着自己如丧考妣般大呼小叫:“教主啊,你怎么了?莫不是运功时走火入魔了吧!”。
  3. 造句 周邦彦是文人性情,可能性格也有几分轻佻,再加上目睹徽宗与李师师的亲密举动,有点吃醋,于是他就填了一首词,把刚才在床底下的目睹耳闻写了进去。
  4. 造句 药师提及休战之约,当初神佛汇点一战,菩提祖师临终前和如来定下战约,群魔群佛都在场目睹耳闻,他们怎会不知。
  5. 造句 这些大概的内容,我们从小学常拿来垫屁股的‘美术欣赏’课本上,到现在大学专修课堂中都有所目睹耳闻,每个艺术角落都不乏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