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ěr
  • wén
  • ji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ěr wén mù jiàn

成语解释: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所见所闻

繁体字形:耳聞目見

英文翻译:see and hear

耳闻目见的意思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成语评论

哎,大伙儿有没有发现啊?咱们平时聊天总爱用成语,但真要掰扯清楚啥意思,有时候还真得琢磨琢磨。就拿“耳闻目见”来说吧,这词儿听着挺文绉绉,其实说白了就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嘛!比方说昨天老王跟我唠嗑:“小张那新买的运动鞋,我耳闻目见他穿着蹦跶了三层楼梯,鞋底愣是没开胶!”你品,这话是不是比干巴巴说“听说”更有画面感?

这时候可能有朋友要问了:“这成语跟‘道听途说’有啥区别嘞?”哎呦这问题可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啊,“耳闻目见”重点在亲身验证,就像上周我表妹非说网红奶茶难喝,结果自己排了两小时队尝了口——嚯!立马改口说“真香”,这就是典型的“耳闻目见治百病”呐!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体验?前阵子我们公司要换新系统,行政部那帮人拿着调研报告说得头头是道。结果你猜怎么着?技术部老李亲自去合作公司耳闻目见了操作流程,回来直接推翻了三项方案。要我说啊,这年头网上信息跟炸了锅似的,还真得学学古人这实地考察的智慧。

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不是流行“打卡”嘛?要我看这就是新时代的“耳闻目见”。上个月我去西安,网上都说回民街羊肉泡馍腻得慌,结果自己掰着馍就着糖蒜这么一吃——好家伙!那滋味,手机屏幕可传达不出来半分。所以说啊,老祖宗留下的成语,搁现在照样好使!

最后唠叨句实在话,咱别总窝在手机屏幕前当“键盘侠”。就像我二舅常说的:“隔着裤衩挠痒痒,哪知道真痒假痒?”有些事儿啊,还真得自己耳闻目见才作数。下次再遇上拿不准的情况,不妨学学古人这招,保准能少走好些弯路!

耳闻目见的造句

  1. 造句 令郎年将满二十,颇得圣意,武艺如何阁下想必也是耳闻目见。
  2. 造句 很多事情虽然没有耳闻目见,但他的推测跟事实已经相差不远。
  3. 造句 不过,事发地点是客栈大厅,当时有很多人耳闻目见。
  4. 造句 他只因从小耳闻目见元廷残暴,百姓涂炭,多年来仇视外族之见已深。
  5. 造句 不是编的,那是我耳闻目见甚至亲历亲为的一段经历,关于一个人的命运,或者,关于他的爱情。
  6. 造句 人就是这样,那事情是存在的,但我没有耳闻目见,很多时候就当它不存在。
  7. 造句 文丰耳闻目见,都是全躯避难之徒,长叹一声,顺着花荫走去。
  8. 造句 不可能,我们以前耳闻目见的,都是这样的结果啊!这个年轻人影藏了实力?对,一定是这样,要不,出手之前也不会那么笃定了。
  9. 造句 在协和半月,我耳闻目见那么多的危难病人,危难而来,平安出院或者是病情好转,我对他们的医疗水平自是深信不疑,相信,爱人的“手术”。
  10. 造句 耳闻目见的这两次意外,让我不知道为自己当时的先见之明暗自庆幸了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