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o
  • ér
  • d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o zú ér dài

成语解释:踮起脚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繁体字形:翹足而待

英文翻译:wait on tiptoe

翘足而待的意思

翘:[qiào]一头儿向上仰起:板凳没放稳,这头儿一压,那头儿就往上一翘。[qiáo]1.抬起(头):翘首。2.(木、纸等)平的东西因由湿变干而不平。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成语评论

"翘足而待"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雅,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人迫切期待某件事发生,甚至急得踮起脚尖张望。比如同事小张刚提交升职申请,这两天总在茶水间转悠,逢人就问"你觉得领导什么时候会找我谈话",这种坐立不安的状态就是典型的"翘足而待"。

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样的状态?其实这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就像网购时总忍不住刷新物流信息,明明知道快递要三天到,还是忍不住每小时查一次。这种焦虑源自对不确定性的天然抗拒,我们总想提前掌握结果,却忘了等待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个成语和"望眼欲穿"有什么区别呢?虽然都表示急切等待,但"翘足而待"更强调肢体动作带来的画面感。就像家长在校门口接孩子,冬天里裹着羽绒服不停跺脚,时不时探头看看放学队伍,这样的场景用"翘足而待"就特别贴切。

在项目管理中,这种心态需要警惕。去年我们团队开发新功能时,产品经理每天追问进度,反而让程序员压力倍增。后来改成每周两次同步会议,大家反而能更专注工作。这说明适当的期待能推动进展,但过度"翘足而待"可能适得其反。

如何化解这种焦灼感?我发现培养"过程思维"很有效。就像种花,天天盯着花盆看它长没长,不如按时浇水施肥,相信自然规律。上周邻居送的多肉植物,放在窗台没特别照料,今早发现竟然冒出了新芽,这或许就是"静待花开"的智慧。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写君臣关系。史书记载汉武帝求贤若渴时"翘足而待四方之士",可见等待本身也能成为积极信号。现代社会虽然节奏加快,但有些值得等待的事——比如熬制老火汤需要六小时,好茶需要三泡才出真味,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美好往往需要时间的酝酿。

下次当你对着手机等回复,或是在候诊室坐立难安时,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那些让我们"翘足而待"的时刻,或许正是生活特意安排的留白,好让我们学会在期待中保持从容。毕竟,最好的结果常常出现在我们放松紧绷的脚尖,稳稳站定的那个瞬间。

翘足而待的造句

  1. 造句 这个广告一打出去,货物供不应求的局面定可翘足而待。
  2. 造句 说时迟,那时快,钱塘江大潮真是翘足而待,一会儿就来到我们的脚下。
  3. 造句 蓝衣少年考虑再三,留在原地翘足而待。
  4. 造句 既奉宣传,相顾失色,以其危亡可翘足而待也。
  5. 造句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6. 造句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7. 造句 自今以后,诸人有远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则事可定,贼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
  8. 造句 今主上失大信于令公,亲而贵者且不自保,况疏贱乎!其亡可翘足而待,何强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