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ìn
  • xián
  • yòng
  • n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n xián yòng néng

成语解释:同“进贤任能”。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明帝纪》:“进贤用能,各得其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选用人才

繁体字形:進賢用能

英文翻译:Use one's talents

进贤用能的意思

进: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进而。2.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3.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收入或买入: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奉上,呈上:进言。进奉。进献。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贤:1.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贤明。贤达。贤良。2.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圣贤。选贤举能。任人唯贤。3.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贤侄。4.姓。

用:1.使用:用力。用兵。公用。大材小用。2.费用:用项。家用。3.用处:功用。多少总会有点用。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天还很亮,不用开灯。东西都准备好了,您不用操心了。5.吃、喝(含恭敬意):用饭。请用茶。6.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等:用笔写字。用老眼光看人。7.因此;因8.(多用于书信):用特函达。9.姓。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2.姓。

成语评论

进贤用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把有能力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比如一家公司想要快速发展,老板如果只提拔自己的亲戚朋友,而不管他们有没有真本事,结果可能一团糟;但如果老板愿意挖掘员工中的潜力股,哪怕对方资历浅,只要能力够强就委以重任,团队效率可能蹭蹭往上涨。这就是“进贤用能”的典型例子。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强调“进贤用能”呢?难道经验不重要吗?其实核心问题在于:能力与资历哪个更关键?举个例子,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出山前只是个“宅男”,但刘备看中他的战略眼光,三顾茅庐请他当军师,后来果然帮刘备打下基业。这说明,真正解决问题的是能力,而不是资历或关系。

再举个现代场景。假设社区要选新的物业经理,A候选人从业十年但态度敷衍,B候选人刚毕业但对小区改造充满热情。如果居委会敢用B,说不定能推动垃圾分类、停车位优化这些“老大难”问题。这种打破常规的选择,正是“进贤用能”的生动体现——把机会留给能干事的人。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一种“动态用人观”。就像打游戏组队,不能只看角色等级,得看技能搭配。比如团队里缺创新人才,哪怕找个天马行空的00后,也比按部就班的老员工更合适。当然,这需要决策者有魄力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就像当年韩信从管仓库的直接被刘邦提拔为大将军一样。

现实中,“进贤用能”最大的障碍其实是信任成本。很多人觉得用熟不用生更保险,但换个角度想:如果总用固定班底,团队思维容易僵化。就像手机系统长期不更新,迟早会被淘汰。敢于给新人机会,反而可能激活整个组织的活力。看看那些科技公司的90后项目负责人,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最后说个反常识的观点:有时候“贤能”可能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就像唐代诗人白居易被顾况调侃“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看完他的诗稿立刻改口称赞。这说明,真正的人才需要主动发现和耐心培养,而不是坐等他们自己冒头。毕竟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啊。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国家治理,“进贤用能”都不是简单喊口号。它需要建立透明的选拔机制,创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就像给种子合适的土壤、阳光和水分。当更多人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时,整个社会的发展引擎自然会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