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ìn
  • xián
  • rèn
  • n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n xián rèn néng

成语解释: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成语出处:《礼记 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选拔人才

繁体字形:進賢任能

英文翻译:appoint people on their merit

进贤任能的意思

进: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进而。2.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3.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收入或买入: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奉上,呈上:进言。进奉。进献。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贤:1.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贤明。贤达。贤良。2.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圣贤。选贤举能。任人唯贤。3.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贤侄。4.姓。

任:[rèn]1.使用;委派:任人唯贤。任命。2.担当或承受:任课。任劳任怨。3.职务;责任:到任。担负重任。4.介词。由着;听凭:任其自然。去哪里任你自己决定。5.连词。不论;无论:任你怎么说,我也不同意。6.量词。用于担任职务的次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7.古又同“”。[rén]1.用于地名,如任丘、任县(均在河北)。2.姓。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2.姓。

成语评论

进贤任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把厉害的人找出来,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比如一家公司想要快速发展,老板如果只提拔自己的亲戚朋友,结果团队里全是混日子的,业务肯定做不起来;但如果老板主动挖掘有能力的员工,哪怕对方资历浅,也能大胆重用,团队效率立马不一样——这就是“进贤任能”的现实意义。

有人可能会问:“道理都懂,但现实中怎么判断谁是‘贤能’?” 举个历史上的例子:齐桓公重用曾经想杀他的管仲,就是因为他看到了管仲的治国才能,而不是纠结私人恩怨。放到今天,一个项目经理如果发现团队里有个新人虽然性格内向,但数据分析能力极强,果断让他负责核心模块,这就是“任能”的具体实践——能力比资历更重要。

再举个反例:某传统企业常年按工龄升职,结果技术骨干纷纷跳槽,剩下的人只会重复老套路。后来新上任的CEO打破常规,从外部引入年轻技术专家,同时内部推行竞聘制,半年后产品迭代速度直接翻倍。你看,拒绝论资排辈,主动给能人机会,往往能盘活整个局面。

那“进贤任能”会不会引发老员工的不满? 其实关键在于机制透明。比如互联网公司常见的“双通道晋升”,技术岗和管理岗分开考核,写代码厉害的不用非要当领导,照样能拿高薪。这种设计既保留了人才,又避免了“赶鸭子上架”的尴尬——说到底,把对的人放在对的赛道,才能让整体效益最大化。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思维。以前可能拼资源、拼关系,现在更多是拼人才密度。就像打篮球,教练要是能把擅长三分的、防守的、组织的都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哪怕单个球员不是巨星,团队战斗力照样爆表。反过来,如果让中锋去投三分,让后卫抢篮板,再好的阵容也得输球。

最后说个冷知识:唐代科举制其实就是最早的“进贤任能”制度化尝试。打破门阀垄断,让寒门学子有机会出头,这才有了后来贞观之治的繁荣。放到今天,不论是企业还是组织,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估和流动机制,可能比单纯喊口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