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 tuì wú mén
成语解释: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走投无路
繁体字形:進退無門
英文翻译:be between two fires
进: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进而。2.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3.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收入或买入: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奉上,呈上:进言。进奉。进献。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退:1.向后移动(跟“进”相对):后退。倒退。进退两难。2.使向后移动:退兵。退敌。把子弹退出来。3.退出;离开:退席。退职。退伍。退伙。引退。4.减退;下降:退色。退烧。潮水已经退了。5.退还:退钱。退货。退票。把这份礼退了。6.把已定的事撤销:退聘。退婚。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进退无门”这个成语,字面上看像是站在一扇关着的门前,既不能前进也无法后退。它究竟该怎么用呢?举个例子:老张的公司突然倒闭,新工作找不到,积蓄也快花光,他感觉自己真是进退无门。这时候,这个成语就能生动地描绘一个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助感。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真的没有解决方法吗?”其实,成语的重点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强调处境的两难。比如小李创业失败,欠了债,想继续融资没人支持,想关门又怕影响信誉,这种进退无门的境况,恰恰说明他需要跳出原有思维寻找新路径。
这里有个有趣的矛盾点:为什么人们常说“天无绝人之路”,却又用“进退无门”形容绝境?我的观察是,成语更多反映的是当事人当下的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现实。就像爬山时被浓雾笼罩,你以为前方是悬崖,等雾散了才发现旁边有条小路——进退无门的状态往往伴随着认知的局限。
现代生活中,这种困境可能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比如职场新人面对不合理的加班要求:拒绝怕丢工作,接受又损害健康,这种新型的进退无门,其实可以通过与同事协商、寻找法律支持等方式破局。这让我想到,很多时候所谓的“无门”,可能只是我们还没找到那扇隐藏的门。
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老一辈人用这个成语时,常常伴随着听天由命的叹息;而年轻人使用时,更多带着自嘲的幽默感。这种代际差异恰恰说明,面对同样的困境,心态不同,进退无门带来的压力也会变化。就像玩密室逃脱游戏,找不到出口时的焦虑,和发现线索时的兴奋,可能只隔着一层窗户纸。
当真的遇到看似进退无门的情况,与其在原地焦虑,不如试试“横向移动”。就像围棋中的“脱先”,暂时放下眼前困局,在别处落子往往能打开新局面。这种思维转换,或许正是成语带给我们的现代启示:门可能不在前后,而在意想不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