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ng
  • kǒng
  • 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áng kǒng bù ān

成语解释: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惶恐不安

英文翻译:jittery

惶恐不安的意思

惶:恐惧:惶恐。惊惶。

恐:1.害怕;畏惧:恐慌。惊恐。有恃无恐。诚惶诚恐。2.使害怕:恐吓。3.恐怕:恐难胜任。他不出席恐有原因。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成语评论

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惶恐不安"这个成语呢?比如考试前发现没带准考证,手忙脚乱翻书包时,可以说"他握着空荡荡的笔袋,脸上露出惶恐不安的神色"。这个场景里,成语准确传递了当事人既害怕后果又不知所措的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惶恐不安和单纯害怕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强调复杂心理活动。比如新员工第一次给大客户做汇报,PPT突然卡住,这时候"她盯着黑屏的电脑,惶恐不安地瞥向领导席",就比"她很害怕"多了层次感——既担心工作失误,又焦虑给领导留下坏印象。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渲染氛围。比如侦探小说里写道:"管家听到阁楼传来异响,惶恐不安地攥紧烛台,后背已沁出冷汗。"通过动作与心理的叠加,读者能立即代入悬疑紧张的情境。个人认为,这种立体化描写比直接说"管家很害怕"更有感染力。

当代人使用这个成语时,可以尝试结合现代生活场景。比如描述网购诈骗经历:"收到'海关扣货'短信时,我对着转账链接惶恐不安地犹豫了十分钟。"这种贴近日常的用法,既保留成语的韵味,又让年轻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需要留意的是,这个成语更适合书面表达或正式场合。日常对话中说"我昨天惶恐不安了一整天",会显得有点刻意。这时候改用"坐立难安"或"心里七上八下"反而更自然。语言就像衣服,关键要看场合选款式。

最后分享个观察:越是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类描绘细腻情绪的成语越显珍贵。它们像慢镜头,帮我们定格容易被忽略的心理瞬间。当看到有人准确使用"惶恐不安",不妨在心里为这份语言敏感度点个赞。

惶恐不安的造句

  1. 造句 他惶恐不安地看着我,嘴里就像含了一串冰糖葫芦,呜呜啦啦半天没说出什么来。
  2. 造句 做错事后,他总感到惶恐不安。
  3. 造句 抗战时期,战云密布,人民惶恐不安。
  4. 造句 她对这件事大惊小怪,惶恐不安。
  5. 造句 斯鲁特听到这个直截了当的问题,不由的又感到惶恐不安。
  6. 造句 父亲威严的神情,着实让我感到芒刺在背般惶恐不安。
  7. 造句 社会秩序不安定,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也会惶恐不安。
  8. 造句 听说土匪要来,一些村民顿时惶恐不安。
  9. 造句 第三世界国家日益强大,超级大国都感到惶恐不安了。
  10. 造句 在一个偏远的卡车集运站里,他们让一个惶恐不安的旅行者上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