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ǐ bù míng mù

成语解释:死了也不闭眼。指人将要死之时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来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实现;死不甘心。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宾语;指死得遗憾

繁体字形:死不瞑目

英文翻译:turn in one's grave

死不瞑目的意思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瞑:1.闭上眼睛:瞑目静思。2.眼睛昏花:耳聋目瞑。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成语评论

死不瞑目”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到底在说什么?举个最直接的例子:一位将军在战场上拼杀到最后一刻,却因援军未到而战败。他倒地时双眼圆睁,仿佛在质问“为何天不助我”——这就是典型的“死不瞑目”,形容人带着极大的遗憾或未完成的心愿离世。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人还用得上这么沉重的词吗?”其实换个场景就容易理解了。比如职场中,某个团队呕心沥血筹备半年的项目,在汇报前夜因突发状况被取消。主策划抱着文件箱离开公司时反复念叨“不该是这样的结局”,这种强烈的不甘心,正是“死不瞑目”在当代的变体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不单指肉体死亡。影视剧里常出现这样的桥段:老人颤抖着手指向家族相册里的某个位置,话未说完便溘然长逝。子女们发现那里藏着失散多年的亲人照片,顿时明白老人临终前“死不瞑目”的真正原因。这种未完成的情感寄托,比单纯的生死更触动人心。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在于:它既是对遗憾的极致表达,也暗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就像有位渔民曾说,他祖父海难去世时眼睛怎么都合不上,直到三天后搜救队找回他随身携带的平安符——原来老人最后的牵挂,是兑现给孙辈的护身符承诺。这种跨越生死的牵挂,让成语有了温度。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与其害怕“死不瞑目”的结局,不如把它看作生命给我们的善意提醒。那些让我们辗转反侧的未了心愿,恰是指引我们把握当下的路标。就像春天埋下的种子,只要持续浇灌,总有破土而出的可能。

死不瞑目的造句

  1. 造句 祖国还未统一,他死不瞑目。
  2. 造句 老科学家专志于他的研究,表示如不出成果,死不瞑目。
  3. 造句 这个年轻母亲,抛下儿子去了,真是死不瞑目。
  4. 造句 这条路没修好,我死不瞑目啊!
  5. 造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死不瞑目...
  6. 造句 感情本就没有公平可言。只是我们都不愿意死不瞑目罢了。夏木七 
  7. 造句 30、可以让人一生难以忘记,甚至死不瞑目的,也许只是某个云淡风清的下午没有等到的某个人,而已。路飞的小猪 
  8. 造句 假如哥伦布知道他错过了东方国家的话,他会死不瞑目的。
  9. 造句 最终,她俩不得不成为死不瞑目的屈死鬼。
  10. 造句 狗的眼睛暴开,白色的眼仁突露出来,活像一个死不瞑目的人睁着大大的眼睛在向人世间悲诉。